如果我們希望世界走向光明,最徹底的辦法乃是使下一代有一顆更加柔軟的心。如果下一代厭惡暴力,拒看過分暴力的電影,絕對愛好和平
|
教育整體的目標是在提升社會生活的水準,而佔大多數的中後段學生是否具備有相當的學習效果,以至於在未來工作中有好的表現發展,這才是真正決定我們未來社會生活品質高低的關鍵。
|
讓孩子一起與父母感受到家庭的需要,分擔一部分家事或家計,不但是家庭一員本身的義務,也是讓孩子從中學習成熟吃苦的教育機會。
|
我們需要讓真正有活潑的思考能力與強烈學習動機的學生可以進入研究型的大學來被啟發琢磨;讓學習能力雖然普通卻願意紮實付出的學生能在教學型大學受到紮實的造就;讓注重實務與喜歡動手學習的學生在科技大學被成全發展,更上一層。
|
〈在考試的公平之外〉 王道維 2012.09.21
「考試最公平…」這句話在台灣教育界幾乎是不能挑戰的聖旨,其影響從國中基測到大學指考分發。奇怪的是,「考試」本是教育的一環,作為衡量學習成效的方式之一;但「公平」卻是一個對比賽的要求,使得競爭可以有個一致的基礎。
|
反倒是那些幾乎沒讀過高三課程的個人申請學生,因為心虛地知道自己對高三課程不熟,因此就比較認真地聽教授上課。
|
冷靜一想就會發現過去那種以考試分數為主的教育模式顯然不足以培養孩子在新世代中跨領域的工作競爭力。更別提在連續六年上千張考卷的轟炸後,大多數學生早已失去學習的興趣,對未來感到茫然。這豈不才是我們該憂慮的事嗎?
|
台灣沒有足夠的天然資源養活自己,也沒有眾多人口來玩適者生存的遊戲,所以我們的教育政策必須是個能兼顧「適性發展」與「紮實訓練」的人才培育計畫。
|
我們的國家能夠富裕到可以談論十二年國教本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可惜的是,不同個人團體對於教育的理念上的差異與政策內涵的不明確,反而讓社會為此產生激烈的爭論。
|
我們所該選擇的不是如何讓孩子順利,而是如何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學習吃苦與付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