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前期文章索引】

從參拜靖國神社看錯亂語言時代〉 陳鳳翔 2005.04.24

惹起紛端的歷史教科書美化「侵略」為「援助」,慘烈的南京「大屠殺」用「事件」一詞取代;社會中「賣淫」被美化為「援交」,「偷竊」與「借用」混用,政治裡「法律和秩序」實為「控制異己」,廣告行銷更是顛倒傳統對於愛、恨、情、仇、是、非、黑、白的認知。

從莫札特效應談起〉 陳鳳翔 2005.04.17

一個複雜的問題,化約成一個簡單的答案,不願意傷腦筋、勇敢去面對問題的人們,就興高烈采照單直收,讓心裡好過。

從教宗身上學習〉 陳鳳翔 2005.04.10

過去一般人對基督宗教徒,特別是現代的天主教神職人員的認知,仍多停留在黑暗時代,以為其多隱身於修道院中,每日讀經禱告,不過問世事。然而現代的天主教神職人員,早就打破這種印象,他們以非常獨特、且有創意的方式執行他們的使命。

正視青少年流行名牌現象〉 陳鳳翔 2005.04.03

人做深入研究,發現問題根本不是出在吸煙本身到底酷不酷?而是出在一些具有影響力的人吸煙,他們造成其他人跟進。

睡眠也要學習?!〉 陳鳳翔 2005.03.27

台灣人工作時間之長,在世界排名前幾;台灣人是最愛競爭,愛學習與成長,但根本是沒有方向的無頭蒼蠅,這麼努力只是怕跟不上其他人的腳步。

一條簡單的道路〉 陳鳳翔 2005.03.20

每每看著那些巍峨的建築,以及愈形塑愈大的神像,內心總是產生一股莫名的悲哀。

再思民間習俗活動意義〉 陳鳳翔 2005.03.13

這些民俗活動背後有著「互助」(天燈)、「驅除瘟疫」(蜂炮)、「崇敬上蒼」(燈會)的意義,但現今參與這些民俗活動的人,是不是還有這樣的想法呢?這樣的習俗活動,還有何意義呢?

戴口罩〉 王榮德 2005.03.06

人人不願意戴口罩讓他人知道自己有病,就像沒人願意承認或明白揭露自己有罪,主要是怕承認了之後別人不接納。

從聯電案看「瓦聖那協定」精神〉 陳鳳翔 2005.02.27

難道簽署《瓦聖那協定》這些國家是傻瓜,就只有我們台灣聰明﹖

台灣高鐵BOT看信心經濟〉 陳鳳翔 2005.01.30

不管是一般社會或是教會界內,信心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