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前期文章索引】

身處Me世代 重溯青年節意義〉 陳鳳翔 2008.03.30

她將1970-90 年代出生者稱為「Me世代」,其特徵是自我中心、藐視權威,缺乏責任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決斷,可是卻也前所未有地不快樂。

許台灣一個未來:打造實力國家〉 李家同 2008.03.16

我們的工程師的聰明程度絕不亞於韓國工程師,但他們的領袖們有野心和耐心。因為有野心,他們的研發計畫往往極具挑戰性;因為有耐心,他們肯花時間來做往下扎根的工作。

自我實踐與社會責任〉 陳鳳翔 2008.03.02

失業,過去通常是發生在,沒有一技之長,年齡稍長,健康不佳,體力不足的人身上。然而,在台北市目前最大的失業人口群聚,卻集中在20-29歲技術、體能兼備的青年人上。

再思死刑存廢爭議〉 陳鳳翔 2008.01.06

反對與贊成死刑的兩造,都有嚴謹的聖經立論根據。說起來,並沒有哪方立論擁有絕對強勢,發生一面倒的狀況。但回到聖經,可以說世界第一個「死刑」是上帝設立的,「死刑」的現場,是在伊甸園。

正視「奉獻M型化」問題〉 陳鳳翔 2007.12.30

該協會有著台灣教會聯合的重要象徵地位,若連收到的捐款,都出現M型化,不啻為一記警鐘,預告著這種奉獻M型化現象,可能也將會在教會與機構接連出現。

從紀念南京大屠殺再思歷史紀念活動〉 陳鳳翔 2007.12.16

這就是為何我們給孩子的歷史教科書,只有紀錄著南京大屠城的可怖與仇恨,而對拉貝的義行卻隻字不提!

人生真正的必需〉 陳鳳翔 2007.11.18

台灣目前根本還不是M型社會。有些人拿行政院主計處公布數據,分析台灣的所得分配,仍是常態分配,並沒有M化。

M型社會下基督教事工策略省思〉 陳鳳翔 2007.11.11

中產階級的崛起,不過是這兩、三百年的事。然而如今全球競爭化財富重新分配,經濟活動造成的社會型態倒退,讓好不容易嶄露頭角的中產階級,竟逐漸消失。

轉嫁無法解決油荒問題〉 陳鳳翔 2007.11.04

能源問題實際上與世界糧食問題、水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環環相扣在一起。目前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案,皆是把能源方面的壓力轉嫁到其它方面。

大學生憂鬱是「卡到陰」?〉 陳鳳翔 2007.10.07

大學生認為憂鬱原因是「卡到陰」,真實的比例可能還更高。可能大學生不敢選這原因是因為怕人認為自己迷信、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