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校不選系的結果〉 王道維 2015.09.27
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少走些冤枉路,更早了解自己的興趣方向,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在大學中發展完整的人格並有跨領域的學習,那才是對我們下一代最好的預備。
|
釋放年輕人的活力並引導至有發展性的前景,才會是化憂慮為祝福的方法。這是我們在台灣所有成年人都無法推卸的責任。
|
台灣少女未婚懷孕的生育率為亞洲之冠,遠超過日本、韓國與新加坡...
|
他們的信念是「沒有學生是為了學校而預備,但學校是為了學生而預備。」。
|
〈阿美尼亞人的悲劇〉 李家同 2015.04.19
教堂裡只有兩個教友,我和一位年輕人,那位年輕人和我講,他是秘密信教的,在土耳其,因為他已經是天主教徒,所以絕對沒有任何的工作可做。
|
大多數的受刑人教育程度很低,其中不少來自弱勢家庭。
|
讓這些媒體與記者將精力放在作出對於公眾利益上的防腐糾錯,協助整個社會因此而向上提升而非向下沉淪。
|
諷刺的是,那令他從舞台上消失的卻竟然又是這世代可能會覺得古老迂腐的理由。這反應出目前世代對於「真實」的期待依然沒有改變。
|
基督徒似乎就是兩個選擇:要不是「恐同」就是「放棄聖經與性道德」。這兩種標籤都非常沉重,也讓人非常痛苦。
|
這些「事件」與我們平日認定的「犯罪」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當事人在主觀上幾乎都不覺得自己在作錯事(不管道德上或法律上),反而覺得被誤解而深感委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