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社会的对话【前期文章索引】

《唐山大地震》中的父亲之爱〉 徐敏雄 2011.06.12

我一直很喜欢基督教的核心精神:「爱」!愿意为他人福祉而牺牲自己,愿意成全他人幸福而不占为己有,是使人「和好」而非「分离」的爱!在《唐山大地震》里,我看到了这种爱的充分体现。

给学生的一封信〉 徐敏雄 2011.04.24

「盼望」的存在,为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落差创造出巨大的张力,这个张力拉满了弓,发射出一支支理想实践的利箭,让人们能为理想实现而奋斗。

亲爱的医生〉 徐敏雄 2011.04.10

看完《亲爱的医生》这部电影,相信会令多数观众感动、记念的,是老医生和病患之间真诚、互助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他所拥有的头衔或受万民簇拥的拉风感。

价值冲突不适感存在的必要性〉 徐敏雄 2011.03.13

对我言人生不应该是累积小资历兑换大成就的漫长等待,而是在每一段生命际遇中不断体验与上帝同在的盼望、平安和成长喜悦。

最短暂的时间、最遥远的距离〉 徐敏雄 2011.02.20

当前年轻世代承载的不确定很高,但大环境能提供他们涵养耐性与压力容忍力的条件又十分贫瘠。这时候,倘若社会与经济发展又使命地往「宅经济」上钻,不但无法帮助他们培养耐性和压力容忍力,反而会弱化他们人际互动能力和基本安全感。

上课吃鸡排有何不可?〉 徐敏雄 2011.02.06

如果老师们要开放学生上课用餐,就得花更多时间了解学生的态度和影响性,而不是打着光冕堂皇的口号纵容学生和自己闲散。

霸凌问题的「冰山一角诊断」〉 徐敏雄 2011.01.09

如果国家教育资源分配本身就是一种「霸凌」,如何期待在这种资源分配逻辑下生活的师生们能建立公平正义、包容差异、和谐共荣的正向生命价值?

饮鸠止渴〉 徐敏雄 2010.12.12

要突破眼前某些发展困境时,也不要只有看到短期的好处,而忽略抄短线可能带来长期的杀伤力。过度短视近利虽然能得到眼下的好处,但长远来看却可能只是在饮鸠止渴。

长大〉 徐敏雄 2010.11.14

「长大」的目的应该不是盲目地追求更多的财富、权力和声望,而是学习善用这些有形无形的资源,帮助自己和身旁的人更大地去享受孩童时期的幸福

为了十万元〉 徐敏雄 2010.10.24

只要自己心中经常愿意将心比心替别人着想,做「该做的事」而非「贪图私利」,自然「幸福就会跟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