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 2025.04.13
《懷疑的多馬》,卡拉瓦喬。(圖片來源/WIKIPEDIA)
■ 翻譯 | 賈婷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去吃吧,這是我的身體。」耶穌又拿起杯來,祝謝了就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吧,這是我的血,是為立約的,為許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太26:26-28,新譯本)
從這些話語,我們得知主設立了聖餐。希臘人稱聖餐為musterion,意思是一個奧秘:聖餐中蘊藏著奇跡的奧秘,憐憫的奧秘。屈梭多模(註1)說:「紀念聖餐是為了銘記我們在這個世界所能享有的最大的祝福。」
聖餐是清晰的講道,並且勝過被傳講的道:道是傳揚基督的號筒,聖餐則是代表基督的鏡子。
問題:為何要設立聖餐?難道主的道不足以引領我們去天國嗎?
回答:主的道是為了栽種信心,而聖餐是為了確認信心。道把我們帶到基督面前,聖餐讓我們在基督裡被建造。道是洗禮盤,在那裡,我們接受聖靈的洗禮;聖餐是我們用餐的桌子,在那裡,我們得到餵養、珍愛。主俯就我們的軟弱。若我們被造全部是靈,就不需要餅和葡萄酒了;但我們是靈與肉結合的受造物,因此,為了幫助我們的信仰,神不僅給我們可聽的道,還給我們可見的記號。「感受得到滿足,信心得以堅固。」我在這裡可以借用我們救主的話,「你們若看不見神蹟奇事,總是不肯信。」(約4:48)「因為我們被外在事物牽引,神憑藉這些表徵記號增強我們裡面的信心。」(高爾特,註2)
所見之物會比所聽之物帶給我們更大的影響。一幕悲壯的死亡場景,比一篇演說更令我們動容。所以,當我們看到餅被破碎,就仿佛看到基督的身體在在我們眼前被釘十字架,這比單單傳講十字架更能觸動我們的心。
因此,我們來到《馬太福音》26:26-28的經文,從這裡展開說明聖餐的幾個特別之處。
聖餐的設立者是耶穌基督
「耶穌拿起餅來。」(太26:26)設立聖餐是基督的權力,是祂冠冕上的一朵花。只有賜人恩典的祂,才能設立聖餐,這是恩典的印記。基督,聖餐的設立者,賦予其榮耀和光彩。設宴的王使得筵席更加莊嚴和華麗。「耶穌拿起餅 來」,祂的名超乎萬民之上(參腓2:9);神賜福直到永遠。
基督設立聖餐的時間
至於基督設立聖餐的時間,我們可以注意到兩點。
i.是當祂吃過飯後(路22:20「飯後」)。
這奧秘是表明聖餐主要是作為屬靈的盛宴,並非為了放縱感官,而是為培養恩典,所以是「飯後」。
ii.另一個時間點是基督在祂受苦前稍早一些的時候設立了聖餐。
「主耶穌被出賣的那一夜,他拿起餅來」(林前11:23),祂知道困境即將臨到門徒身上;知道親眼看到他們的主、他們的夫子被釘十字架,將會是不小的困惑;知道就在他們承諾要喝下苦杯後不一會兒就會發生;因此,為了裝備門徒抵擋這一時刻,為了激勵他們的靈,就在祂被賣的那晚,祂在聖餐中將自己的身體和血獻上。
這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暗示:思想一切困境時,尤其危險靠近時,我們需要來到主的聖餐前。聖餐既是對抗恐懼的解藥,也有助於恢復我們的信心。「主耶穌被出賣的那一夜,他拿起餅來。」(林前11:23)
※本文節錄自《主的聖餐》(The Lord's Supper),仰望基督教資源書坊授權刊登。
註
1.約翰·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347-407),又稱「金口若望」,曾是君士坦丁堡主教,傑出佈道家。
2.魯道夫·高爾特(Rudolf Gualter,1519-1586),瑞士改教家,在蘇黎士接任布林格(Bullinger)的職位。
本專欄與仰望基督教資源書房合作。
受難週靈修4月19日✞領受基督永恆之愛
受難週靈修4月14日✞基督是生命的糧
受難週靈修4月15日✞基督為我們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