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守主道(仰望)》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受難週靈修4月15日✞基督為我們受苦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十字架上的基督》,卡爾布洛赫。(圖片來源/WIKIPEDIA


翻譯 | 賈婷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太26:26-27,新譯本)

我們能從基督奉獻的餅和酒中看到三點。

a.基督祝福餅和酒,向使徒揭開了聖餐的實質。

這樣做,祂解開了禮儀背後的奧秘。基督向他們顯明,如同他們確實領受了有形的餅和酒一樣,他們在屬靈上也確實把基督領進了心裡。

b.基督祝福餅和酒,象徵祂的禱告是為祝福這聖禮。

通過聖靈的運行和祝福,祂禱告這些象徵性的餅和酒能使選民聖潔,為他們封存屬靈的憐憫和特權。

c.基督祝福餅和酒,是獻上感恩。

「從《塔木德》作者的記錄來看,[祝謝]通常是猶太人進食喝酒前的習俗。」(約瑟夫,註1)希臘語中也有類似的表達:感恩(εὐχαριστήσας),「耶穌……祝謝了……」

基督向天父祝謝,感謝祂無限豐富的恩典,賜下祂的兒子來救贖世人的罪。如果連要流血的基督都尚且祝謝感恩,那我們這些要喝祂血的人,又應當何等感恩啊!

基督感謝神所賜的餅和葡萄酒,不僅是我們救贖的記號,也是我們得救的印記。由於印章常用來表明土地的轉讓,所以作為屬靈印記的聖餐,所服侍的也是配得承受基督與天國之人。

iii.聖餐設立必須注意的第三點是擘餅,「就擘開」。

這樣行是預示基督的受死和受難,以及身體與靈魂承受的一切折磨,「耶和華卻喜悅把他壓傷」(賽53:10)。香料一經壓榨,就會散發出香味。因此,當基督在十字架上被壓傷,他就散發出最馨香之氣。耶穌的身體釘死在十字架上——就像打開了一盒貴重的香膏,其芳香之氣彌漫於天地之間。

問題:基督的身體為何要被破碎?祂受苦的原因是什麼?

回答:當然不是因祂自己的任何緣故。「受膏者必被剪除」(但9:26)——但並非由於祂自己。希伯來原文是這樣的:「祂必被剪除,在祂裡面沒有絲毫過犯。」也就是說——在祂裡面,沒有任何緣由該讓祂受苦。大祭司進入帳幕時,首先是「為自己」(希9:7)獻上祭物;儘管他戴著聖冠,穿著金色胸牌和聖服,但他也並非聖潔無暇;他必須為自己和百姓獻祭。但是耶穌基督,我們的大祭司,祂獻上了血為祭,卻不是為祂自己而獻上。

問題:那麼為什麼祂可稱頌的身體被破碎?

回答:是為了我們的罪。「主啊,你為我們的罪而悲傷,並非為你的傷痕。」(安波羅修,註2)「然而他是為了我們的過犯被刺透」(賽53:5),希伯來文中的「刺透」有雙重強調:可以表示祂被用矛刺穿,也可以表示祂被褻瀆。祂被當作某種普通卑賤之物,但是基督因此祝福了我們,「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一個又一個罪被懲罰。」(路德)因此,如果這個曾經問基督的問題,現在拋給我們:「你說預言吧,說打你的是誰。」(路22:64)我們可能立刻回答:「正是我們的罪孽過犯打了基督!」我們的驕傲迫使基督戴上荊棘冠冕。正如西坡拉曾對摩西說:「你真是我的血郎了!」(出4:25)所以,基督也可以對祂的教會說:「你已成為我的血妻,你讓我付上了全部的心血。」

問題:但是基督作為神,是如何承受痛苦的呢?要知道,神性是無法感知痛苦的。

回答:基督是以人性而非神性來承受這一切。大馬士革的聖約翰(註3)用一個比喻來解釋其中的含義:如果人把水倒在一個燒紅的烙鐵上,那麼火會被澆滅,但是鐵卻不會受到絲毫影響。如此看來,基督的人性會承受死亡帶來的痛苦,但是祂的神性卻感受不到痛苦。當基督在肉身中受苦時,祂卻在神性中得勝。就像我們驚奇於公義的日頭在祂道成肉身中升起一樣,那麼我們也驚異於公義的日頭在祂的受苦中沉下。

問題:但是倘若基督僅以人性承受苦難,那麼祂的受苦如何滿足神對罪的懲罰?

回答:由於基督神人二性的聯合(hypostaticala union),即基督的神性與人性的合一:一方面,基督的人性受苦;另一方面,基督的神性滿足了公義的要求。基督的神性的確賦予了基督受苦的威嚴與權能。基督既是獻上的祭物,獻祭的祭司,也是擺放祭物的祭壇。當祂作為人的時候,祂是祭物;當祂既是人,又是神時,祂是祭司;當祂作為神的時候,祂就是祭壇——祭壇的屬性就是能使所獻上的物成聖(太23:19)。

所以,基督神性的祭壇聖化了祂死亡的獻祭,使死亡變得有價值。對於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的真理,死亡給基督帶來的痛苦值得注意。「他……被刺透,……被壓傷。」一想到祂要承受的苦難,就讓祂陷入極大的痛苦掙扎中。「耶穌非常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22:44)祂內心充滿憂傷,儘管這是祂的心能夠承受的。「我的心靈痛苦得快要死了」(太26:38)。

基督被釘十字架是:

漫長煎熬的死亡。基督一小時所受的痛苦,比我們一生要承受的痛苦更多,而基督的死延長了,祂掛在十字架上長達三個小時。在祂能夠死一次之前,已經死過許多次了。「死亡要比等待死亡少一些痛苦。」(奧維德)

充滿痛楚的死亡。祂的手腳被釘在十字架上,而這些部位佈滿筋,因此非常脆弱——因此祂的疼痛必定是異常劇烈錐心的;上帝憤怒的毒箭刺中祂的心臟,這是極其可怕的災難,使祂不禁在十架上呼號:「我的 神,我的 神,你為甚麼離棄我?」(太27:46,可15:34)上帝的公義如火被點燃,直到燎原。上帝「連自己的兒子都捨得」(羅8:32),任何事物更不能減輕這筆罪債。雖未身處地獄,基督卻體驗了相當於地獄一般的痛楚。在聖餐中,我們目睹這悲劇在我們眼前上演。

令人羞辱的死亡。基督被掛在兩個強盜中間(太27:38),祂儼然成了主犯。就連天之燈也有理由收回其光芒,將自己遮蓋在黑暗中,羞於注視那公義的日頭被遮住其光。很難說哪一樣更偉大,十架的寶血,還是十架的羞辱(來12:2)。

受咒詛的死亡。(申21:23)這樣的死亡如此令人憎惡,甚至君士坦丁都制定法律,嚴禁基督徒被釘十字架。但是主耶穌卻經歷了這一切:「基督替我們受了咒詛。」(加3:13)祂是那位「永遠受稱頌的神」(羅9:5),卻在咒詛之下。

然而,讓我們也思想基督受苦帶給我們的甘甜——祂的死一成就,我們就得益處。基督的傷痕成為我們的醫治,「因他受了鞭傷,我們才得醫治。」(賽53:5)加爾文稱基督釘十字架為「我們救恩旋轉的樞紐」(Cardo salutis);路德則稱其為「福音的泉源」(Fons salutis),開鑿出來,為要讓罪人得到更新滋養。的確,基督的受難就像我們在臨終前飲下的甜酒,是驅散我們恐懼的解藥。

罪使人困擾嗎?基督已經為我們得勝了。除了與基督一同釘死的兩個盜賊,還有兩個隱身的盜賊也與祂同釘十架:罪和魔鬼。




※本文節錄自《主的聖餐》(The Lord's Supper),仰望基督教資源書坊授權刊登。



1.約瑟夫(Josephus,37-100)是猶太歷史學家。

2.安波羅修(Ambrose,340-97),拉丁教父,以堅定不移的品格和講道能力著稱。

3.大馬士革的聖約翰(John of Damascus , Damascenus,676-760)。

本專欄與仰望基督教資源書房合作。

【延伸閱讀】:
受難週靈修4月19日✞領受基督永恆之愛
受難週靈修4月13日✞基督是對抗恐懼的解藥
受難週靈修4月14日✞基督是生命的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