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作家Ⅰ》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一的咒詛,二的祝福-4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有一件虛空的事:有人孤單無二,無子無兄,竟勞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錢財為足。他說:「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樂,到底是為誰呢?」這也是虛空,是極重的勞苦。(傳道書4章4-6節)

7-8節談到了另外一種孤獨,這種孤獨就是讓你忙碌。這個人忙了很久,就好像耶穌在《路加福音》12章中所談到的財主一樣,他不停收藏財物,神卻說:「今夜就要你的靈魂。」他不知道自己的財產該怎麼處理,他如此癡迷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當他的生命要結束時,都沒有一個人是他愛到可以說:「我這些東西都給他的。」能理解嗎?這跟嫉妒其實是一體兩面的事。

有誰是看到別人獲得比自己更好的地位和利益時真心為別人開心的?我們中文有句俗語叫「患難見真情」,但在英文中有句俗語是說:「你在遭難時,好多人都會陪著你,但只有真正的朋友能在你歡喜時陪你一起真心歡喜。」很多時候,我們嘴巴說:「弟兄,你很厲害,你很好啊,感謝主。」但心裡已經很不爽,想著怎麼不是我?上次我講道明明講得比他好,為什麼沒有那麼多人告訴我:「你講的對我太有幫助了?」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

忙碌會讓你過孤獨的生活,因為你眼中沒有別人,你只看得見自己和自己的需要和欲望,這就是忙碌。當沒有一個人可以介入你的時間表,沒有一個人可以說他也要佔用你的時間和精力、佔用你的金錢和資源的時候,當你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時,這聽起來就好像是好多人想要的一種生活,但實際上會帶給你巨大的忙碌。你看不見自己的人生在往哪裡走,你看不見有一天你收聚了所有這些東西,可上帝要你靈魂的時候,你連一個你愛他到一定地步,可以把這些東西給他的人都沒有。無人可愛,不僅是無人愛你,你的生命中沒有一個是你愛的對象,因為那些人都是你嫉妒、利用的對象,你的眼中只有你自己。這是一的咒詛,如果你的身邊都是這樣的人,不管你有多少個人,你都是一。

你輔導的對象,可以是你累積自己輔導履歷過程中的資源而已,或者是你去嘗試自己不同的輔導理論,讓你的神學可以學得更好的一個工具而已,不是一個上帝的形象,不是一個破碎的、跟你一樣需要主耶穌基督的乞丐。身邊不缺人卻無人可以愛的孤獨,眼中充滿了自我,但其實最後是自虐,自己來壓迫自己,你知道嗎?眼中都是自己的時候,沒有滿足。傳道者說,孤單無二,無子無兄,勞碌不息,錢財也沒有讓他滿足。突然之間他醒悟過來,他說:「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福也沒享,晚上也沒有好好睡覺,天天搞這麼多東西,學了這麼多神學,最後我是為了誰?」虛空,這是極重的勞苦。

傳道者接著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傳道書4章9節)兩個人比一個人好,這是夥伴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夥伴。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的語言很有意思,好像沒有我們現在這麼成熟的詞彙,他們在談到朋友的時候,沒有一個詞來表達,他們用一句話來解釋這個概念:「那一個把我的哀傷背在身上的人。」把我的哀傷背在他身上的人,就是他們用來表達朋友這個詞的話。我們中文可能也有,叫「生死之交」。所以9-12節說,你的人生需要朋友,每個人都需要,這是上帝造的,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就是當你碰到世界中各種各樣的艱難時,你需要有人與你一起面對,你需要有鄰舍。

耶穌講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是為了講什麼叫鄰舍,你需要這樣的鄰舍。因為可能你走路的時候,也莫名其妙就被人揍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你需要有人扶你起來。你說你自己能站起來,但你會碰到一些情況是你自己站不起來的,你沒有辦法站起來。你會碰到一些情況是你沒有辦法靠著自己就能取暖的,你會碰到一些情況,在很寒冷的地方沒有柴火給你劈,有一個同伴跟你背靠背就可以用體溫取暖。你會碰到人生中充滿這樣的生命狀況,到那個時候,手機沒有辦法給你取暖,手機沒有辦法陪你面對人生的艱難環境,只有耶穌才是你的朋友,因為祂承受了極致的孤獨。

《詩篇》88篇對於輔導的人可能是繞不過去的,這詩篇當然最後是用在主耶穌基督的身上,在祂生命中,其實沒有剩下什麼朋友,只有黑暗是祂的朋友,祂承受這樣的黑暗是為了認識、經歷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所經歷的一切苦難,以至於祂可以安慰我們。在祂釘十字架的時候,祂只有自己獨自一人,沒人可以體驗祂所經歷過的。耶穌基督和保羅一樣,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結婚,祂一直是單身,但祂從來都是活在人群裡的,你可以想像嗎?這讓人驚訝,祂最開始見到門徒時,就說他們來看他住的地方,這是祂過的群體生活。祂在客西馬尼園時對門徒說:「你為我禱告。」這叫群體生活,尋求他人的幫助,祂讓自己的一切都活在人群中。重點不是祂要不要結婚,重點是祂是活在群體裡的,祂讓你看見一個活在群體裡的生命,連祂這樣一個最不需要活在群體裡的人——主耶穌基督,祂也活在群體裡。祂稱那些妓女、稱我們這些無恥的人為兄弟、為朋友,祂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這是《希伯來書》13章5節的經文。你讀《天路歷程》的時候,也知道基督徒身邊總是有其他人陪他走這條路,不是他自己一個人。有人殉道了,就會有人補上,這條路不是只有基督徒一個人的旅行,這路是需要有同行者的。

耶穌拯救我們,把我們救到祂的家裡,祂家裡可不是只有我們一個人,祂的家可大了,祂的朋友圈也很大,而且還在不斷地擴展當中。你看到保羅在臨死之前寫信,在《提摩太後書》第4章,你如果體會保羅當時的情感,很難不起雞皮疙瘩,因為他說誰走了,誰不跟他在一起了。如果我們把裡面的人名換成美國女孩的名字,聽起來就好像一個女孩在抱怨閨蜜:

你要趕緊地到我這裡來。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撻馬太去;獨有路加在我這裡。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或譯:服事我)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我已經打發推基古往以弗所去。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銅匠亞力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報應他。你也要防備他,因為他極力敵擋了我們的話。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叫外邦人都聽見;我也從獅子口裡被救出來。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凶惡,也必救我進他的天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問百基拉、亞居拉,和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安。以拉都在哥林多住下了。特羅非摩病了,我就留他在米利都。你要趕緊在冬天以前到我這裡來。(提摩太後書4章9-21節)

保羅在寫什麼?我們對保羅的印象,好像他是了不起的單槍匹馬的宣教士,但他有多少的朋友你知道嗎?他倚靠多少的朋友你知道嗎?他是怎麼去哥林多的?在《使徒行傳》中,他說自己去哥林多時充滿了懼怕,但是他有朋友能給他各種各樣的幫助。他雖然沒有結婚,但他活在群體裡。在他臨死的時候,在生命垂危的時候,他需要這些朋友。他告訴提摩太,我需要你,我想你跟我在一起。這是保羅。二大於一,三大於二,很簡單的數學題,但它不能只是一群自私的人在一起,那樣的話,五十個人的教會也是五十個一而已,而不是一間教會。兩個人的婚姻也只是兩個一而已。

最後,傳道者談到了世界上這種關係中的孤獨,更可怕的是一種極致的虛空,他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辦法,說到一個少年人和老年的王,他想要講什麼?知道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嗎?兩個女人的故事,或者更靠近點的《甄嬛傳》,都在講「但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你永遠會被下一個人取代。你對東西的愛不會永遠停留,你會愛更新的東西,這就是日光之下的虛空,你知道嗎?少年人是一個逆襲的故事,他本來是坐牢的,窮苦出身,但後來成了王,很好的一個王,後來的人卻不喜歡他,為什麼?因為有新的王來了。就是這樣。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最喜歡的永遠是下一任的王,我們最討厭的永遠都是這一任的王。一旦下一任的王成了這一任的王,我們就討厭他了。沒有道理,這是非理性的一件事。我們最喜歡的永遠是不在我們教會的牧師,我比較喜歡的永遠是還不是我朋友的朋友,這就是這個世界。為什麼?因為人眼中沒有他人,人只有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但沒有一個人可以永遠滿足你的需要和欲望,所以你永遠有理由說,你不想要眼前的這一段關係,雖然你有各種各樣的關係,你身邊有朋友,有親人,但你是孤獨的,他們都不是你愛的對象。

當權者和上位者無非就是我的今天,你的明天。今天妃子受寵,明天就不受寵了。這就是這個世界的孤獨,關係裡面的孤獨。我們可能都是那一個被替代的老王,他不肯納諫,因為他是自我中心,無法聆聽別人的聲音,別人說點什麼他就要自我辯護。他也曾開明過,但在這樣一種自己的罪和他人的罪的作用力之下,他就越來越自我保護,越自我保護就越聽不進去別人的話,於是人們就反過來更討厭他,人們就喜歡新王。我們也可能都是新王,我們想實現自己人生的夢想,人生的逆襲,但是那些對你的喜愛、對你的支持、對你的認可都是暫時的,都會消失。如果你作為一個人不理解這些,你會活得非常虛空,你會不斷追逐。我們會老去,我們也會生病,會有一些人輔導的能力比我們更強,知道的知識比我們更多。如果你總想把著那個位置,總想著你就是這裡的老大,你的人生會充滿了痛苦,充滿了虛空,兩者都是孤獨的。你們知道人腦獲得快樂的多巴胺分泌,就是要有新東西出來,可以強烈刺激到大腦,才會感受到快感。要有新的王,知道嗎?要有新的東西。

我比較世俗,看電影電視比較多,香港有部電影叫《重慶森林》,金城武對喜歡的那個女孩子用鳳梨罐頭說:「什麼東西都有保質期。」理解嗎?一段愛情有保質期,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保質期,你的人生中如果沒有什麼東西無限保質,就不會擁有任何層面上的滿足。記住,你人生今天所有的東西,包括你今天上的課、你所學的神學,都有保質期,什麼時候過期了,就不會再給你帶來你想要的那種意義和興奮的感受。

但是,主耶穌是沒有保質期的,主耶穌是存到永恆的滿足,是你今天就可以擁有的。在今天的經文當中,祂是一位永不被替換的君王,祂從降卑到升高。在這段經文當中,主耶穌活出了傳道者的智慧,你理解嗎?好多百姓想要擁立祂作王的時候,主耶穌躲了,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祂有智慧,祂不把人對祂的那種喜愛當成祂生命中很需要追逐的一種物件。祂的心意很簡單,就是遵循天父的旨意。所以從祂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開始,祂心中已經有滿足了,祂是帶著滿足來拯救你和我的,祂不是以拯救你和我來尋求滿足。如果你今天的生命想要滿足的話,你就要帶著滿足去服侍,帶著滿足去工作,帶著滿足去輔導。在一段關係和對話當中,你不是要在這些關係裡尋求滿足,你理解嗎?當彼得對主說「誰離棄你,我也不會離棄你」的時候,我覺得主耶穌可能相信他說的真心話,但另一方面主耶穌不會太依賴這句話,因為他認識彼得是什麼樣的人。祂有智慧,祂不會說:「你這麼愛我,我真是死而無憾了。」沒有,祂知道眼前的這一群人,知道你跟我的信心是如此脆弱。你要這樣的一位主成為你的安慰,祂對你沒多大指望,祂對你沒那麼大的渴望,說你一定要怎麼樣。祂沒有要求:「你在任何時刻都不要離棄我,離棄我,你就完了。」沒有。是祂的恩典,祂的不離不棄,祂清楚地以遵循天父旨意為生命滿足的時候,祂就成了那一位我們生命中永遠的王:我們處富足或者處卑賤,我們喜愛或不喜愛祂,都不會改變祂對我們的愛。而只有這樣的一個人,才能成為我們這種刁蠻挑剔的百姓的安慰和朋友。只有在祂裡面,我們的生命才可以因為獲得滿足而成為其他罪人的朋友。

我們生活的時代很多罪惡,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甚至包含我們自己的內心都在向我們講著跟聖經相反的話,我們追求自我、自己的享受和自己的釋放是那麼自然,那麼理所應當。但神不這麼認為,神告訴我們,我們是何等需要群體,群體讓我們個體可以活得更豐盛。在這樣一個背景中,首先我們需要的是將祂自己捨了的那一位,不以自私自利作為生命標準的那一位,真正懂得傳道者智慧的那一位——主耶穌基督。耶穌愛我們是極深的情感,讓我們很感動,但是你要認識耶穌對你的愛是充滿智慧的,你要相信祂的智慧,祂知道什麼時候該怎樣愛你,祂知道怎樣在你這麼頑固的一個人面前能夠持續下去,能夠不改變祂的愛,甚至愛你更深。你要相信祂是一位有智慧的愛你的君王。聖經當中所有的智慧,祂都遵循,祂都用在你的身上,所以盼望這段經文的資訊可以鼓勵大家,也希望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深地跟主聯結,也跟彼此聯結。

我們一起禱告:

天父,我們感謝祢將祢的話語賜給我們,難以想像,祢坐在高天之上,祢在自己裡面已經是父、子、靈彼此滿足的這一位神,願意跟我們發生關係,願意跟我們說話。我們有時候都不屑跟一些不喜歡的人說話,但祢在祢的聖靈付出如此大代價、將祢的愛子賜給我們的前提下,願意來跟我們溝通,跟我們對話,將祢的話語賜給我們。

我們實在承認我們往往忽視了這些,我們不那麼稀罕、看得起祢的愛,我們去追求很多虛空的東西,求祢憐憫我們。我們也相信祢兒子耶穌基督的恩典和愛的果效,求祢幫助我們,保守我們在祢面前的學習,不僅學到聖經裡的神學,而是能夠認識祢,就像主耶穌所說的,認識祢就是永遠的生命,是跟祢在關係裡面彼此互動,是更加明白祢是怎樣的一位神,祢擁有何等的榮耀,何等的謙卑,何等的恩慈,何等的聖潔。

主,求祢幫助我們,因為祢若不動工,沒有人可以認識祢,謝謝主。求主恩待我們,與我們眾人同在,將祢的話語更深地刻在祢百姓的心版上,謝謝主,榮耀都是祢的,禱告奉耶穌的名,阿們。
(本文完)




※本系列文章授權自生命樹輔導研究中心。

【延伸閱讀】:
一的咒詛,二的祝福-1
一的咒詛,二的祝福-2
一的咒詛,二的祝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