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作家Ⅰ》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一的咒詛,二的祝福-3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浪子回頭》(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林布蘭(Rembrant)。(圖片來源/WIKIPEDIA


我又見人為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愚昧人抱著手,吃自己的肉。
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
(傳道書4章4-6節)

傳道書4章的4~6節看似是在談工作,因為工作是日光之下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他說工作中根本的動力是什麼?今天如果你看著城市中最了不起的建築讚歎不已,覺得人好厲害,可以把樓建得這麼高,這代表經濟是如何發達,而傳道者就在你旁邊,用好像嗑瓜子的一種心態告訴你,這背後一切都是什麼?嫉妒而已。人能變成這樣,世界變成今天的樣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嫉妒。這是傳道者的語氣,但他絕對不是跟你開玩笑,他是要告訴你人生最真實的事情,只是沒人能聽得進去。他說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背後,都是人與人之間的嫉妒,他用鄰舍這個詞,但鄰舍本來是應當彼此相愛的。這是一的咒詛,這是關係中和工作中的孤獨。

很多時候,教會歷史中的衝突都是因為我不喜歡你而已,開大會定誰是異端,沒錯,確實這個人神學有問題,但有時候神學問題是可以兩個朋友坐在飯桌旁溝通的,有時候我就要上報到總會去處理。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倆關係不好,我看你不順眼。不是因為大家禱告、都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就不嫉妒。嫉妒,是日光之下的關係充滿孤獨和咒詛最直接的表達。我不知道大家有沒讀過雨果曾經寫的一首詩〈嫉妒與貪婪〉,詩中將嫉妒與貪婪說成是兩姐妹,走在路上碰到一個神明,這神明說可以滿足她們任何願望,但第一個人先說了,第二個人就獲得第一個人所求東西的雙倍。於是這兩人就沉默了,一人是嫉妒,一人是貪婪,兩人都有很多需求,但一想到對方要得雙倍,就說不出話,兩人就一直站在那裡沉默,最後神明等得生氣了,很不耐煩地問你們到底說還是不說?終於嫉妒聰明地開口了,你猜她要了什麼?如果你讀過這故事就會很震撼。她說:「我要你弄瞎我的一隻眼睛。」這就是這個世界。你能理解嗎?不是傳道者一個人認識這個世界,我們也需要有很好的眼光看清世界的真相。很多時候,普遍啟示裡的非信徒看得比我們還清楚,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

人需要群體,但人在群體的關係中、在同事的關係中一起工作,很多都是出於嫉妒和爭競。保羅在《腓立比書》第1章坐監時,說有人傳耶穌是出於什麼?出於嫉妒和紛爭!你可以想像有人傳福音是出於嫉妒嗎?這不是只在你我教會裡發生的事,這出現在保羅的書信中。教會一開始就是這樣的,日光之下都是這樣,所以你的工作就成為孤獨的工作。兩千年前的聖經就知道今天的這個時代,世界的智慧是「我要為了自己」,但聖經向你顯明這種智慧的虛空。

《雅各書》中說,上頭來的智慧是教人和平安靜的,叫人沒有那麼多的爭競。在我們的生活中,嫉妒充滿所有的角落。如果你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多,就知道孩子的表達是沒有那麼多偽裝的,不像我們,有時候把嫉妒也表達成謙虛。孩子們很好,我們家老大有點什麼東西,老二就說不公平,他也要。你覺得他是在意公平嗎?等他有但哥哥沒有的時候,他就不會說不公平了。他在意的不是公平,他嫉妒。你能理解嗎?嫉妒是什麼?嫉妒就是別人有的我不能沒有,如果我沒有,別人也不能有。嫉妒不僅是說別人有,我也要有,而且如果我沒有,別人也不應該有。

嫉妒在我們心裡如此難以排除,一直跟著我們。在我們的服事裡,聖經描繪我們不僅嫉妒好人,還嫉妒罪人,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試探。為什麼他犯罪就沒關係?為什麼他犯罪後生活反而變得更好?亞薩在《詩篇》73篇中就經歷到這種巨大的試探,直到他回到上帝面前,看清楚這一切背後的真相。掃羅跟大衛,該隱跟亞伯,聖經記載人類歷史發生的一條主線,就是圍繞著嫉妒,還有約瑟的兄弟和約瑟,嫉妒無所不在。在這幾個故事裡,嫉妒最後帶來的直接後果,都是殺人。我們今天不一定拿著刀去殺人,我們用別的方式,這就是社會看似在往前發展、不斷進步背後的一個根本動力:人的嫉妒。

當一個女人用香膏抹了耶穌的頭,坐在旁邊的法律賽人就很不舒服。在《路加福音》15章,耶穌講的大兒子對小兒子有嫉妒,他抱怨父親:「你給他一隻牛犢,我在家裡服侍你這麼多年,一隻羊都沒給過我,讓我跟朋友開派對慶祝。」他自私的心讓他嫉妒人,沒辦法享受本該在家中享受的愛。父親說:「家裡所有的一切不都是你的嗎?我的就是你的。」但自私讓他沒法理解,因為他充滿了嫉妒,嫉妒讓他沒法看到恩典。耶穌講的葡萄園做工,早上進來的人和晚上進來的人都領一樣的錢,早上的人為什麼那麼不舒服?他們進來時並沒有不舒服,是因為他們看到有人被更好地對待,他們嫉妒。

正面的例子,聖經中有約拿單,掃羅的國本來應該是約拿單的,但約拿單愛大衛,他還知道大衛是更好的王,就把國給了大衛,他為了把國給大衛,把自己的命也給了大衛。我們當然知道,約拿單指的是主耶穌基督。哪一個人會為朋友捨命?只有這樣的朋友才能在你的人生中帶來關係的改變。這樣的朋友可以讓你認識到人生是群體性的關係,比你工作的利益更重要。

所以第5節告訴你,有人出於嫉妒的時候,可能會躺平,什麼都不幹,因為他是一個自私的人,他只在乎自己的安逸,或者說他覺得自己做了很多,別人都享受,不如就什麼都不幹了。還有一種人是第6節下半節所講的「滿了兩把」。這種人是工作狂,叫「內捲」。躺平跟內捲都是出於自私,都是自我中心,就是想要抓住很多工作可以帶來的好處。你們可能不一定在工作當中躺平或內捲,你們可能在學習上躺平和內捲。但是聖經告訴你要什麼?「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聖經告訴你,一隻手好好地工作,忠誠地完成你該做的事。另外一隻手鬆開,是安靜,是和平,是隨時準備好,打斷我的時間表去幫助別人。能理解嗎?愚昧人是抱著手兩隻手都不幹活,兩隻手都是空的,他就等著別人給他。另一種人是兩隻手緊緊攥著拚命工作,拚命地為自己去爭取,他們的時間不會給予任何計畫外的事情。

但傳道者告訴你,要滿了一把,另外一隻手安靜敞開預備好,讓神可以隨時打斷你的計畫:神放在我身邊的人,高過我的計畫,如果神想要讓我放下手中的事情,我做好準備。他說這是更智慧的在這樣一個世界生活結合工作的姿態,這不會讓你陷入嫉妒中。另外一隻手的敞開告訴你,有比工作、比你自己的利益更重要的事情,就是神擺在這個工作關係中的眾人。如果今天你想把教會變得更好,你不能以弟兄姐妹的生命為代價,讓你的教會變得更聽話,讓你教會的計畫變得更容易實施,讓你開同工會的時間更短,那是不行的。你要一隻手滿滿的,但另外一隻手放開,神把你放在這樣的教會裡是與你有益的。神把你放在這當中,你需要神親密的陪伴。

在這種境況中,不代表你要逆來順受,對教會裡面不公義的事情都緊緊閉上嘴巴,而是在說你要一隻手張開,一隻手攥緊,恩典不是你可以賺取的。你一隻手打開的時候,是在等候上帝給你新的旨意,這既是責任,也是恩典。沒有恩典的概念,人只會雙手插起來或者雙手忙碌。雙手插起來就是等候,覺得恩典是廉價的;雙手忙碌的時候,就覺得這個世界沒有恩典,只能靠自己賺取,這種人的生命中沒有安靜,最後他的生命是捕風。(待續)




※本系列文章授權自生命樹輔導研究中心。

【延伸閱讀】:
一的咒詛,二的祝福-1
一的咒詛,二的祝福-2
相遇學琴│失敗的鋼琴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