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诸今天的台湾教会,虽然少有人敢公开承认以牧师及传道人为「圣品」的观念,但宗教改革以来的「信徒皆祭司」的信念已经名存实亡,甚至返回到「旧教」的错误了....
|
现世虽是受咒诅的,世上的一切也都要过去,但人在世上照着上帝的召唤所作的一切,不仅超越了咒诅,也绝不随着这个必朽坏的凡俗世界而一同消散逝去....
|
迟至今天,台湾教会在社会中仍然好像是个「异文化」,她并没有在这块「福尔摩沙」的土地上落实生根....
|
神学就是一座「桥梁」,联结起上帝的启示与当代的社会、文化及人心。因此,每一个时代与社会都必需要有专属于它的神学;而神学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拆桥、修桥与搭桥的改造过程....
|
真正的宗教情感是清醒的敬畏与颤栗(Mysteriumtremendum),而不是恍惚(stupor)。无奈,如今一种缺乏省思、检证与评价的情感宣泄,竟成了所谓的教会复兴景况....
|
泛灵命主义又无可否认地是台湾教会圈中的一种主流现象。它甚至就如同传统中国的专制般,似乎也是一个动摇不得的「超稳定结构」。并且,现今在流行的灵恩运动下更是交互影响、变本加厉了....
|
台湾的这种泛灵命主义曾经有过最劣质化的发展,就是教会圈内充斥着追求「属灵」与「经历」的氛围与术语,以及达成此一目标的成套的标准答案。表面上,它好像是灵命更新,实质上,它是灵命更新的真正死敌。
|
基督徒经常以为未信主的人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其实,他们自己十之六七也说不出生命的意义。有时候,甚至比未信主的人更茫然。我们必需承认,他们往往只是学到了一堆术语、歌曲和许多标准答案。
|
〈如何看待信仰难题〉 徐敏雄 2001.06.17
到底该不该问一些「信仰难题」呢?我认为这可以从人们提出信仰难题的动机来说……
|
「受助者」究竟需要我们什么样的帮助?他们究竟喜欢我们以怎样的方式来帮助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