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作家Ⅰ》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一的咒诅,二的祝福-4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提供/123RF


我又转念,见日光之下有一件虚空的事: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传道书4章4-6节)

7-8节谈到了另外一种孤独,这种孤独就是让你忙碌。这个人忙了很久,就好像耶稣在《路加福音》12章中所谈到的财主一样,他不停收藏财物,神却说:「今夜就要你的灵魂。」他不知道自己的财产该怎么处理,他如此痴迷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当他的生命要结束时,都没有一个人是他爱到可以说:「我这些东西都给他的。」能理解吗?这跟嫉妒其实是一体两面的事。

有谁是看到别人获得比自己更好的地位和利益时真心为别人开心的?我们中文有句俗语叫「患难见真情」,但在英文中有句俗语是说:「你在遭难时,好多人都会陪着你,但只有真正的朋友能在你欢喜时陪你一起真心欢喜。」很多时候,我们嘴巴说:「弟兄,你很厉害,你很好啊,感谢主。」但心里已经很不爽,想着怎么不是我?上次我讲道明明讲得比他好,为什么没有那么多人告诉我:「你讲的对我太有帮助了?」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

忙碌会让你过孤独的生活,因为你眼中没有别人,你只看得见自己和自己的需要和欲望,这就是忙碌。当没有一个人可以介入你的时间表,没有一个人可以说他也要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占用你的金钱和资源的时候,当你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时,这听起来就好像是好多人想要的一种生活,但实际上会带给你巨大的忙碌。你看不见自己的人生在往哪里走,你看不见有一天你收聚了所有这些东西,可上帝要你灵魂的时候,你连一个你爱他到一定地步,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他的人都没有。无人可爱,不仅是无人爱你,你的生命中没有一个是你爱的对象,因为那些人都是你嫉妒、利用的对象,你的眼中只有你自己。这是一的咒诅,如果你的身边都是这样的人,不管你有多少个人,你都是一。

你辅导的对象,可以是你累积自己辅导履历过程中的资源而已,或者是你去尝试自己不同的辅导理论,让你的神学可以学得更好的一个工具而已,不是一个上帝的形象,不是一个破碎的、跟你一样需要主耶稣基督的乞丐。身边不缺人却无人可以爱的孤独,眼中充满了自我,但其实最后是自虐,自己来压迫自己,你知道吗?眼中都是自己的时候,没有满足。传道者说,孤单无二,无子无兄,劳碌不息,钱财也没有让他满足。突然之间他醒悟过来,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福也没享,晚上也没有好好睡觉,天天搞这么多东西,学了这么多神学,最后我是为了谁?」虚空,这是极重的劳苦。

传道者接着说:「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传道书4章9节)两个人比一个人好,这是伙伴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伙伴。美国原住民印第安人的语言很有意思,好像没有我们现在这么成熟的词汇,他们在谈到朋友的时候,没有一个词来表达,他们用一句话来解释这个概念:「那一个把我的哀伤背在身上的人。」把我的哀伤背在他身上的人,就是他们用来表达朋友这个词的话。我们中文可能也有,叫「生死之交」。所以9-12节说,你的人生需要朋友,每个人都需要,这是上帝造的,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为什么?答案很简单,就是当你碰到世界中各种各样的艰难时,你需要有人与你一起面对,你需要有邻舍。

耶稣讲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是为了讲什么叫邻舍,你需要这样的邻舍。因为可能你走路的时候,也莫名其妙就被人揍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需要有人扶你起来。你说你自己能站起来,但你会碰到一些情况是你自己站不起来的,你没有办法站起来。你会碰到一些情况是你没有办法靠着自己就能取暖的,你会碰到一些情况,在很寒冷的地方没有柴火给你劈,有一个同伴跟你背靠背就可以用体温取暖。你会碰到人生中充满这样的生命状况,到那个时候,手机没有办法给你取暖,手机没有办法陪你面对人生的艰难环境,只有耶稣才是你的朋友,因为他承受了极致的孤独。

《诗篇》88篇对于辅导的人可能是绕不过去的,这诗篇当然最后是用在主耶稣基督的身上,在他生命中,其实没有剩下什么朋友,只有黑暗是他的朋友,他承受这样的黑暗是为了认识、经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经历的一切苦难,以至于他可以安慰我们。在他钉十字架的时候,他只有自己独自一人,没人可以体验他所经历过的。耶稣基督和保罗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结婚,他一直是单身,但他从来都是活在人群里的,你可以想像吗?这让人惊讶,他最开始见到门徒时,就说他们来看他住的地方,这是他过的群体生活。他在客西马尼园时对门徒说:「你为我祷告。」这叫群体生活,寻求他人的帮助,他让自己的一切都活在人群中。重点不是他要不要结婚,重点是他是活在群体里的,他让你看见一个活在群体里的生命,连他这样一个最不需要活在群体里的人——主耶稣基督,他也活在群体里。他称那些妓女、称我们这些无耻的人为兄弟、为朋友,他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这是《希伯来书》13章5节的经文。你读《天路历程》的时候,也知道基督徒身边总是有其他人陪他走这条路,不是他自己一个人。有人殉道了,就会有人补上,这条路不是只有基督徒一个人的旅行,这路是需要有同行者的。

耶稣拯救我们,把我们救到他的家里,他家里可不是只有我们一个人,他的家可大了,他的朋友圈也很大,而且还在不断地扩展当中。你看到保罗在临死之前写信,在《提摩太后书》第4章,你如果体会保罗当时的情感,很难不起鸡皮疙瘩,因为他说谁走了,谁不跟他在一起了。如果我们把里面的人名换成美国女孩的名字,听起来就好像一个女孩在抱怨闺蜜:

你要赶紧地到我这里来。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挞马太去;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或译:服事我)的事上于我有益处。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铜匠亚力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你也要防备他,因为他极力敌挡了我们的话。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使福音被我尽都传明,叫外邦人都听见;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问百基拉、亚居拉,和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安。以拉都在哥林多住下了。特罗非摩病了,我就留他在米利都。你要赶紧在冬天以前到我这里来。(提摩太后书4章9-21节)

保罗在写什么?我们对保罗的印象,好像他是了不起的单枪匹马的宣教士,但他有多少的朋友你知道吗?他倚靠多少的朋友你知道吗?他是怎么去哥林多的?在《使徒行传》中,他说自己去哥林多时充满了惧怕,但是他有朋友能给他各种各样的帮助。他虽然没有结婚,但他活在群体里。在他临死的时候,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需要这些朋友。他告诉提摩太,我需要你,我想你跟我在一起。这是保罗。二大于一,三大于二,很简单的数学题,但它不能只是一群自私的人在一起,那样的话,五十个人的教会也是五十个一而已,而不是一间教会。两个人的婚姻也只是两个一而已。

最后,传道者谈到了世界上这种关系中的孤独,更可怕的是一种极致的虚空,他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说到一个少年人和老年的王,他想要讲什么?知道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吗?两个女人的故事,或者更靠近点的《甄嬛传》,都在讲「但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你永远会被下一个人取代。你对东西的爱不会永远停留,你会爱更新的东西,这就是日光之下的虚空,你知道吗?少年人是一个逆袭的故事,他本来是坐牢的,穷苦出身,但后来成了王,很好的一个王,后来的人却不喜欢他,为什么?因为有新的王来了。就是这样。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最喜欢的永远是下一任的王,我们最讨厌的永远都是这一任的王。一旦下一任的王成了这一任的王,我们就讨厌他了。没有道理,这是非理性的一件事。我们最喜欢的永远是不在我们教会的牧师,我比较喜欢的永远是还不是我朋友的朋友,这就是这个世界。为什么?因为人眼中没有他人,人只有自己的需要和欲望,但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满足你的需要和欲望,所以你永远有理由说,你不想要眼前的这一段关系,虽然你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你身边有朋友,有亲人,但你是孤独的,他们都不是你爱的对象。

当权者和上位者无非就是我的今天,你的明天。今天妃子受宠,明天就不受宠了。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孤独,关系里面的孤独。我们可能都是那一个被替代的老王,他不肯纳谏,因为他是自我中心,无法聆听别人的声音,别人说点什么他就要自我辩护。他也曾开明过,但在这样一种自己的罪和他人的罪的作用力之下,他就越来越自我保护,越自我保护就越听不进去别人的话,于是人们就反过来更讨厌他,人们就喜欢新王。我们也可能都是新王,我们想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人生的逆袭,但是那些对你的喜爱、对你的支持、对你的认可都是暂时的,都会消失。如果你作为一个人不理解这些,你会活得非常虚空,你会不断追逐。我们会老去,我们也会生病,会有一些人辅导的能力比我们更强,知道的知识比我们更多。如果你总想把着那个位置,总想着你就是这里的老大,你的人生会充满了痛苦,充满了虚空,两者都是孤独的。你们知道人脑获得快乐的多巴胺分泌,就是要有新东西出来,可以强烈刺激到大脑,才会感受到快感。要有新的王,知道吗?要有新的东西。

我比较世俗,看电影电视比较多,香港有部电影叫《重庆森林》,金城武对喜欢的那个女孩子用凤梨罐头说:「什么东西都有保质期。」理解吗?一段爱情有保质期,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保质期,你的人生中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无限保质,就不会拥有任何层面上的满足。记住,你人生今天所有的东西,包括你今天上的课、你所学的神学,都有保质期,什么时候过期了,就不会再给你带来你想要的那种意义和兴奋的感受。

但是,主耶稣是没有保质期的,主耶稣是存到永恒的满足,是你今天就可以拥有的。在今天的经文当中,他是一位永不被替换的君王,他从降卑到升高。在这段经文当中,主耶稣活出了传道者的智慧,你理解吗?好多百姓想要拥立他作王的时候,主耶稣躲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有智慧,他不把人对他的那种喜爱当成他生命中很需要追逐的一种物件。他的心意很简单,就是遵循天父的旨意。所以从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开始,他心中已经有满足了,他是带着满足来拯救你和我的,他不是以拯救你和我来寻求满足。如果你今天的生命想要满足的话,你就要带着满足去服侍,带着满足去工作,带着满足去辅导。在一段关系和对话当中,你不是要在这些关系里寻求满足,你理解吗?当彼得对主说「谁离弃你,我也不会离弃你」的时候,我觉得主耶稣可能相信他说的真心话,但另一方面主耶稣不会太依赖这句话,因为他认识彼得是什么样的人。他有智慧,他不会说:「你这么爱我,我真是死而无憾了。」没有,他知道眼前的这一群人,知道你跟我的信心是如此脆弱。你要这样的一位主成为你的安慰,他对你没多大指望,他对你没那么大的渴望,说你一定要怎么样。他没有要求:「你在任何时刻都不要离弃我,离弃我,你就完了。」没有。是他的恩典,他的不离不弃,他清楚地以遵循天父旨意为生命满足的时候,他就成了那一位我们生命中永远的王:我们处富足或者处卑贱,我们喜爱或不喜爱他,都不会改变他对我们的爱。而只有这样的一个人,才能成为我们这种刁蛮挑剔的百姓的安慰和朋友。只有在他里面,我们的生命才可以因为获得满足而成为其他罪人的朋友。

我们生活的时代很多罪恶,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甚至包含我们自己的内心都在向我们讲着跟圣经相反的话,我们追求自我、自己的享受和自己的释放是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应当。但神不这么认为,神告诉我们,我们是何等需要群体,群体让我们个体可以活得更丰盛。在这样一个背景中,首先我们需要的是将他自己舍了的那一位,不以自私自利作为生命标准的那一位,真正懂得传道者智慧的那一位——主耶稣基督。耶稣爱我们是极深的情感,让我们很感动,但是你要认识耶稣对你的爱是充满智慧的,你要相信他的智慧,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怎样爱你,他知道怎样在你这么顽固的一个人面前能够持续下去,能够不改变他的爱,甚至爱你更深。你要相信他是一位有智慧的爱你的君王。圣经当中所有的智慧,他都遵循,他都用在你的身上,所以盼望这段经文的资讯可以鼓励大家,也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地跟主联结,也跟彼此联结。

我们一起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祢将祢的话语赐给我们,难以想像,祢坐在高天之上,祢在自己里面已经是父、子、灵彼此满足的这一位神,愿意跟我们发生关系,愿意跟我们说话。我们有时候都不屑跟一些不喜欢的人说话,但祢在祢的圣灵付出如此大代价、将祢的爱子赐给我们的前提下,愿意来跟我们沟通,跟我们对话,将祢的话语赐给我们。

我们实在承认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些,我们不那么稀罕、看得起祢的爱,我们去追求很多虚空的东西,求祢怜悯我们。我们也相信祢儿子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爱的果效,求祢帮助我们,保守我们在祢面前的学习,不仅学到圣经里的神学,而是能够认识祢,就像主耶稣所说的,认识祢就是永远的生命,是跟祢在关系里面彼此互动,是更加明白祢是怎样的一位神,祢拥有何等的荣耀,何等的谦卑,何等的恩慈,何等的圣洁。

主,求祢帮助我们,因为祢若不动工,没有人可以认识祢,谢谢主。求主恩待我们,与我们众人同在,将祢的话语更深地刻在祢百姓的心版上,谢谢主,荣耀都是祢的,祷告奉耶稣的名,阿们。
(本文完)




※本系列文章授权自生命树辅导研究中心。

【延伸阅读】:
一的咒诅,二的祝福-1
一的咒诅,二的祝福-2
一的咒诅,二的祝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