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灵修│把握每一天

【作者:爱德华滋网路作家Ⅰ 2024.06.02



图片提供/123RF


翻译|郭熙安

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今天要发生什么事,你尚且不知道。(箴言二十七章1节,新译本)

智慧人写箴言这卷书的目的,是为了给我们真正智慧的戒律,教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明智地行事为人。智慧主要是聪明地善用我们拥有的时间与机会,这在圣经中常常提到,特别论及真正的智慧时。正如申命记三十二章29节所说:「如果你们有智慧,就可以明白这事,认清自己将来的结局了。」还有诗篇九十篇12节:「求祢教导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使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聪明的童女在这件事上大大表现她们的智慧:她们把握好时机去买油。

在箴言和传道书里,智慧人有目标地坚持这样的智慧。他告诉我们及早寻求基督的好处(箴言八章17节),劝告我们:「凡你手可做的,都当尽力去做。」(传道书十二章1节)他建议年轻人,要在壮年的日子记念他们的创造主,不要等到衰败的日子临到,那日子「毫无喜悦」(传道书十二章1节)。因此,他建议我们明智地把握当下的机会。

经文中有两点要特别注意:

1.箴言警惕我们「不要为明日自夸」,亦即在言谈和行为上,不要表现得彷佛明日掌握在自己手中。夸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荒谬的,智慧人不要我们活得好像所有时间都可以运筹帷幄,他要我们把握当下。那些为明日自夸的人,行事彷佛明日是他的财产,彷佛明日是他的倚靠,称自己把明日牢牢掌握在手中。

2.箴言禁止此行为的理由是:「因为今天要发生什么事,你尚且不知道。」这是为什我们不应该行事彷佛明日为自己所有的好理由,因为实际上明日并不是我们的。我们不确定明日会是如何,我们无法掌握未来的时日,我们也不知道自己能否看到明天。即便我们真知道自己可以见到明天,我们也不知道明天将看见什么――因此,我们应该每天活得彷佛没有其他日子可以倚赖。

为了避免误解此教义,我要澄清,以上论述的意思不是说:我们要在每个方面活得好像我们确定不会再多活一天。不倚赖明日和断言我们不会有明日是两回事,前者我们有十足的理由,后者却没有。我们有很好的理由不倚赖明日,但我们没有理由得出结论说:我们明天不会活着。

在某些方面,我们应该驱策自己不倚赖明日,把每天当作最后一天,力求日新月异,切实而圣洁地活过每一天。我们应该每天谨慎,避免犯一切的罪,彷佛我们知道当晚我们的灵魂就要被上帝收回。我们应该认真看待上帝交付给我们的每个责任,好好把握世上的每一天,彷佛我们知道自己在明日之前就要被召唤去审判者面前交帐,预备在他面前有合宜的答覆。

但在许多方面,我们不必活得好像没有明日。如果我们骤下结论说没有明日,有些当前的责任会变得不是我们的责任。

举例来说,既然没有明天,人就没有责任供应未来时日里生活的需要。假使有人真的如此去行,结果会证明忽略眼前的责任是鲁莽、愚蠢的。因为如此一来,人就没有责任耕田或种地,也不需要为冬天积囤粮食,但这些事情都是人的责任,就如箴言六章6~8节说:「懒惰人哪!你去看看蚂蚁,察看它们所行的,就可得着智慧。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也没有统治者,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的时候积聚粮食。」箴言10章5节也说:「夏天收聚的,是明慧的人,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的人。」类似的经文还有许多。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我们认为没有明日可活了,那么有些事会成为今日必须马上执行,例如花时间留下死前的遗言、将家里安顿好,但原本不需要如此。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在明天早上之前就会死亡,我们会将死亡看为上帝对我们的呼唤,会运用剩余少许的时间处理和离世直接相关的事情。这些事变成我们迫切要做的事,而不是其他日常应尽的责任。




本系列文章为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1703~1758年)撰写的〈拖延――倚赖未来时日的罪与愚昧〉(Procrastination or The Sin and Folly of Depending on Future Time),标题及引言经文为编者及译者自订。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