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nica Augustine Chen】神學 2025.03.23
《聖靈降臨》( The Descent of the Holy Spirit ),提香(Titian),約1545年。(圖片來源/WIKIPEDIA COMMONS)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四章26-36節談「公眾敬拜中的次序」時,首先提醒聚會中若要「說方言」,須得有人「翻譯」,且「最多讓兩三個人輪流著講」(林前十四26-27),若沒有人能翻譯,想說的人就該停止(林前十四28),因為不能造就人。
接著保羅轉而談論聚會中的「先知講道」,一如「說方言」要按規矩進行,「先知講道」也是如此。聚會中,可以容許兩三個人作先知講道,會眾對所講的內容則要「慎思明辨」(林前十四29)。
「若旁邊坐著的得了啟示,那先說話的就當閉口不言」(林前十四30),不是表示有了「感動」就可以「打斷別人」,而是提醒「先上台」的不要「霸佔講台」,也要把機會讓給其他的人;其理由則是「你們大家都能夠一個一個地做先知為神傳話,好讓大家都可以學習,大家都可以得到勸勉」(林前十四31,環球聖經譯本)。
為了替上面這些「敬拜規範」的「合理性」辯護,保羅接著強調「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林前十四32),《新譯本》譯為「先知的靈是受先知控制的」。問題來了,這裡的靈(原文是複數)是指「聖靈」還是「先知(原文是複數)自己的靈」?
有人認為這裡的「靈」應該理解為先知本人的「心志、心靈或精神傾向」,所以「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就是指「先知本人可以掌控他們自己的心志意向,當會中有(其他)啟示的語言,正在講道的先知應有自制力來停止說話」。其理由則是認為把「聖靈」說成可以被人意「指使」(控制)太不敬虔[1]。
然而,如果「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林前十四32)這「靈」是指「先知自己的靈」,為何下一節接著說「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林前十四33)?33節顯然是在描述上一節「先知的靈」作為「神的靈」有秩序、不混亂、可控制的「屬性」,從上下文看,「先知的靈」理解為「聖靈」(在先知身上的彰顯或在先知內心的工作)似乎更為合理。
此外,學者也注意到林前十四12「靈」(pneumata)字的原文也是複數,指「屬靈恩賜」或「聖靈的彰顯」,因此不少解經者認為林前十四32「先知的靈」也有同樣的意思,可按語境理解為「人受聖靈感動說出的話」[2]。
一如保羅先前所說的:「恩賜有多種,卻是同一位聖靈所賜」(林前十二4,新漢語譯本),「先知的靈」這短語就是指「先知性的聖靈透過先知他們自己的靈來說話」,這話語的內容是「神的靈的工作,祂啟動這樣的話語」,卻受「說者」控制。因此,無人翻譯時就可以不說(方言),當別人得到「先知性啟示」時就要閉口,這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先知的靈原是受先知的掌控」[3]。
因此,把「先知的靈」理解為「聖靈」在先知身上的彰顯或工作,其實比解為先知「本人的靈」更符合上下文。保羅要強調的是,聖靈在先知身上的感動,並不會使他們「失去控制」,而是讓他們「有秩序的傳講神的話語」,這也是為何保羅在下一節(33節)要強調「神的工作是有秩序的,不是混亂的」,因為聖靈的感動不會導致混亂。
保羅這句「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是用來「堵住」某些人藉口「聖靈催逼他一直不斷說話」,所以就「說個不停」(哥林多教會裡面一些人可能就是如此),因為聖靈的彰顯必然帶有「自制」[4]。
沒有人可以因為「聖靈感動」就「自認不能停止」。正如「說方言」的人在沒人翻譯時可以「壓制他們的恩賜」,「作先知講道」的也可以「控制他們的講話」,說話的人可以「停止不說」,有急迫信息要分享的人可以「等輪到他們的時候再說」,也就是運用「恩賜」時要同時使用「靈」和「悟性」[5]。
回到「聖靈」怎麼會受人「控制」這關鍵問題,這自然不是指「先知本人有甚麼能力可以控制聖靈」,而是如保羅所解釋的是因為神的本性如此,「祂的靈在先知的心靈裡面運行,不會造成混亂,只會叫人安靜,所以先知本人能夠自我控制。當別人得到感動、有從主而來的信息要向會眾傳講時,他能夠閉口不言」[6]。
所以,「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林前十四32)不是表示聖靈被某個人「支配」,而是指先知即使受感說話,聖靈並沒有剝奪其自由意志,受感的先知依然保有理性與「自我控制的能力,從而能夠順服神的旨意,在秩序中行事。
背後的原因則是聖靈的彰顯或工作是為了神的榮耀與教會的建造,因此其工作必然是有序的。「先知的靈」順服先知,不是聖靈被人控制或為了人的目的而屈從於人,而是為了神的榮耀而順服神的旨意,也引導受祂感動的先知以正確的方式來行事。
探討至此,我們認為「先知的靈」理解為「賜下信息給先知的聖靈(的彰顯)」較合乎上下文,保羅的吩咐則是:「宣講神的信息也僅限於兩三個人,其他人則要思量他們所講的。不過,如果在有人宣講神的信息時,其他人得到了主的啟示,那正在說話的人就要停下來。這樣,所有宣講神的信息的,都可以一個接一個的輪流發言,讓大家都能學習,從而得到鼓勵。」(林前十四29-31,新普及譯本)
今日教會雖不像初代教會頻繁經歷「先知講道」的現象,但保羅對聖靈的工作與神的本性的理解仍值得我們深思,保羅所提出的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各種屬靈恩賜或靈恩現象在今日教會中的彰顯與運作。
一個靈性成熟的基督徒,不會自恃聖靈的感動便拿著聖靈當令箭的叫眾人服我,而會戒慎恐懼的思考聖靈恩賜在自己身上的彰顯能不能榮耀神或造就教會?運用恩賜時又有沒有違背這位神叫人和平、不自誇、不張狂、不譁眾取寵、不破壞秩序的屬性?因為我們的神「不是混亂的神,而是和平的神,在神聖民所有的聚會中也都是這樣」(林前十四33,新普及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