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懷疑,兩者都可能是真的!

【作者:徐敏雄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2024.05.26



圖片提供/123RF


前些時候我接到一通某大學老師的來電,他說他正在面試新員工,許多年前我曾共事過的一位同仁也有去投遞履歷,所以他希望我可以提供一些資訊,好讓他判斷這位應徵者是否合適那份工作。

其實接到這類電話,我心中都會十分不安,一方面我提供的資訊可能影響對方用人的決定,彷彿我在替他承擔後續結果的責任;另一方面,我也不確定他所詢問的應徵者這些年來有沒有新的改變?所以當天我在結束這個通話時,我跟對方說:「老師,建議您還是要自己判斷,因為我跟他共事的經驗已經是好多年前發生的事,說不定這些年他有什麼新的改變?」

就像2021年底夢想城鄉協會新書出版的時候,如果是我許久未謀面的高中或大學同學看到這本書中的我,不曉得會不會大吃一驚?甚至會想拿著這本書大聲告訴周遭人:「你別相信徐敏雄,他以前高中/大學的時候根本不是這本書中說的那樣;我告訴你,他以前很自私、很自我中心……(各種負面情緒傾巢而出)。我甚至還可以舉好多例子讓你瞭解他真正的面目。」 結論是:這本書中對徐敏雄的描寫,簡直是胡說八道!

寫到這裡,我都覺得自己很有想像力!哈哈哈哈……但這樣的想像力絕非從天而降,而是我也曾經做過這樣的事。就像我在剛開始當老師的初期,曾經告訴身旁某個老師,他在某場研討會上遇到的頂尖學者,其實是我在大學社團認識的某個花心學長……。我就是這樣苦口婆心地規勸那位老師,千萬別被一面之緣騙了!

或許有些人也跟我一樣,習慣用自己過去與某個人互動的某段記憶,當成對方永遠無法抹滅的定型印象,但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推進,人真的很有可能改變,不是嗎?

所以,當我聽到老朋友說:「敏雄我覺得你跟以前比,改變好多」的時候,我當下反倒感到欣慰,因為這代表這些年來我沒有白活,而是朝向自己更期待的方向前進了!

或許對許多人而言,「改變」有點令人尷尬,因為它等於承認過往的自己有些疏失;另外,「改變」也經常令人焦慮,因為調整後那個新的自己不知道會不會更好,以致過程中不僅身旁的人可能質疑我們沒有原則,我們甚至也會開始懷疑自己缺乏穩定的人格。

但「改變」也可能意味著「朝向更好」。就像我們看到一朵花綻放得很燦爛,可想而知,它先前一定是從一個花苞轉化過來;當我們繼續往前追溯,更可能發現這朵花在形成花苞之前,也必然是一顆種子。同樣地,我們也可以預料到,眼前這朵盛開的花兒接下來可能結出果子,最後朝向凋謝之路前進。

一顆從種子開始慢慢茁壯,含苞待放、燦爛綻放、結實纍纍,最後到凋謝回歸塵土,表面上它雖然歷經不同的外表形式,甚至後一個階段都是在否定前一個階段存在的樣態與不成熟,但實際上一顆種子在尚未成長茁壯之前,就已經蘊含後續精彩豐富的成長基因。

所以,花兒看似「否定」前一階段的自己才能持續成長,一步步完成它被上帝賦予精彩的生命任務;實際上,整個改變的過程乃是一株植物最完整生命的體現。

從這個植物自我否定/改變/成長的道理,我體悟到改變不見得一定不好,當然,它也不見得更好。但正是這個「成長的不確定性」,讓我會戰戰兢兢地努力栽培自己。

也因為這樣,如果真有一天,有人斬釘截鐵地告訴你:「別聽徐敏雄在書上或分享場合中所說的故事,我以前認識的他根本不是這樣,他在胡說八道!」你既不用懷疑他的話,也可以同時相信書中或分享會中的我,因為兩者可能都是真的。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