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林書豪越來越打出巨星的架式,國人所關注的焦點也從他奇蹟式的成就轉移到對自身的反省。其中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我們是否也能像林書豪的父母一樣,讓孩子學習摸索出真正的興趣並勇敢地築夢踏實?(詳見「豪小子的父母才真不簡單」一文)。
許多父母雖贊成這樣的理想,卻深深地懷疑在台灣是否可行。理由是台灣目前社會的價值觀與制度都無法與歐美相比,若是一心要從事非主流的職業選擇,很可能在環境上遭遇到許多的挫折失敗,並且其收入的不穩定也令人不捨得將孩子當實驗品。有人甚至認為只有富有的父母或有能力移民美國的家庭才可能讓小孩有這樣的選擇空間。
同樣為人父母,我很可以了解這樣的矛盾掙扎心情。理想雖令人動心,但是現實似乎總是那樣嚴酷。但我們的問題並不是如何改變 SBL 成為有 NBA 的薪資,那的確是不切實際也是不必要的。我們真正該問的是,在台灣目前的環境中,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有更寬廣的學習或不同的生命發展可能?而不是一直要他們讀書、補習、考試、按分數選擇學校,然後在一些自己不太有興趣的工作上勞累爆肝或憤世嫉俗。
這個問題其實有幾個層面,分別是政府、專業團體 (如企業、劇團、球隊等等)、學校、家庭到個人。我個人認為現階段最能發揮力量的是各種專業團體與家長。前者代表的是相關領域的實際參與者,決定了這個領域 (如工作、表演藝術、或運動) 的發展前景,而後者則是決定了孩子基礎價值觀的建造與興趣培養,也是本文的關注所在。
就家長層面而言,我覺得那所謂「捨不得」的感受不單純是關於收入的原因,而是有一些更底層的假設在影響。若能在這些方面有進一步的體悟與釐清,也許我們的孩子將來就會有更寬廣的空間可以飛翔:
第一,雖然大環境不夠理想是事實,但不應成為我們放棄培養孩子獨特生命的藉口。我們都知道,即使走傳統讀書升學等道路,也會有考試失敗的時候。事實上,人生中有哪一件成功是不需要付上代價與努力?我們所該選擇的不是如何讓孩子順利,而是如何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學習吃苦與付代價!這不但可以測驗出其興趣是否真實,也能幫助孩子的生命在甘心地忍耐中更被淬鍊成熟。
如同一個衝浪者,遇到大浪會更勇敢向前,也才有機會衝的更高。反之,如果孩子對學習(衝浪)沒有興趣,卻反而一直逼他去面對考試與升學的困難(大浪),這豈不是一種靈魂扼殺嗎?難怪引起這麼多的家庭糾紛與兩代間的衝突。其實學校所教的只要能大略掌握就足以在社會生存了 (除非要走學術研究),不需要用一再地補習或考試來吹毛求疵,浪費生命。一個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應該要正確地了解這些不同考驗的意義,利用它們來建造孩子的品格與生命。這正是林書豪前兩年坐盡冷板凳與受盡屈辱,卻仍不放棄一線機會所教導我們的。
第二,許多家長錯誤地以收入高低來評斷一個職業的重要性。事實是,這個社會本來就需要不同職業的人互相合作才能運轉順利,我們何必要求我們的孩子只作某些較高收入的工作,而輕看一些非主流或收入較低的工作?這社會上的確有很多人是帶有這樣的偏差觀念,但這更代表我們應當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而非與之妥協,這才是教育的目的。例如,當一個計程車司機看重自己的工作,用整齊的服裝與體貼的問候來服務乘客,別人自然會從心裡尊敬他。只要我們對不同的職業有多一分尊敬與了解,我們的孩子就有可能多一個出口與天空,實踐「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的理想。
事實上,當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態來把工作當成自己生涯規劃的一部分時,所表現出來的活力與創造力也會是比一般同業更為積極優秀。只要經過若干耐心的等待,就自然容易把握到機會有更上一層的突破,帶來比起初更豐厚的收入。這也是林書豪能把握住那一次臨時被派上場,反而征服了球迷與教練的原因。
第三,不管家境如何,我們都應該教導他生命中許多比金錢更可貴的事情 (如友誼、品格、信仰等等),盡力活出生命應有的價值與色彩。其實台灣並非落後國家,幾乎沒有一個職業會真的餓死努力工作的人,只是物質慾望能被滿足的情形有所不同。因此,若手頭稍有困窘不但不必羞愧,勒緊褲頭忍耐一段時間,必然會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那時他所擁有的生命智慧與充實感,更絕非金錢所能帶來的;我們的社會也已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可作我們的榜樣。
林書豪在被記者訪問時也是這樣分享:「很多人打球的動機是金錢、女孩子和(明星的)生活方式。我也是人,我也經常被世俗所誘惑,但是我知道我打球不是為這些。」他說,他打球的動機是為要追求「永恆的快樂」(為上帝而活)。這樣心靈上的財富,是別人所奪不走的,才是我們所應該教導給我們孩子的寶藏。
第四,父母要幫助孩子對自己的興趣、能力、與環境的限制作更有智慧的評估。鼓勵孩子發展興趣,追求夢想,並不是一昧的放縱他們,這與「只是因為他們年輕不懂事就一昧反對」都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因為孩子最後甚麼都學不到!其實,孩子很需要我們以尊重的態度來傾聽他們的想法,並誠心地幫助他們學習如何評估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
如果真是當時的經濟或環境困難,不允許實現若干合理的夢想,他們也會因此感激我們的陪伴與學習自我調整。反之,若他們能因為我們的陪伴而在一段時間的等待學習後,為自己的人生醞釀出一些成熟的看法,我們父母就應該學習放手,在適當地了解安排不同的道路後,鼓勵支持他棄而不捨地追尋實踐。這樣的教育就會成為對下一代的祝福,而非心靈的綑綁。
第五,最重要的是,當他為自己的興趣與未來方向努力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一起往自己人生下一半場而努力。要記住,孩子不會也不需要為我們的期待而活,而我們也不應也不需要為他們未來的幸福而活。從林書豪父母所篤信基督教信仰來看,父母與子女只是上帝安排我們在這人生道路上的不同角色。惟有當孩子看到我們也與他一起走在為理想所奮鬥的道路上時,他們才會真正地以我們為榮,並且有信心與尊嚴地迎向他們前方生命中無限的可能。生活的確是辛苦的,也是有挑戰的,但是如果我們是走在一個符合上天對我們所特別呼喚的道路上,心靈的成長與收獲,就絕不是收入與薪水所能給與的。林書豪在每場球賽後的謙遜與沉穩的態度,就是這樣家庭教育成功的代表。
最後,關於制度面等大環境的問題,我相信更多專業人士知道在不同領域裡的困難與解決方法,也應該要更積極地改善與調整。但是我們作父母的不能等到一切都調整好了才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那樣就永遠等不到了,只是眼睜睜地扼殺了孩子的更多可能。
其實台灣社會的活力從不是來自於政府由上自下的領導,而是民間力量的由下至上的影響。我們的社會若能有更多這樣教導並成全孩子的父母來一起努力,成為孩子撰寫自己生命故事的榜樣,其實在生命教育上我們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林書豪的父母幫助他成長,改變了 NB A的紀錄與傳統;也許我們也可以與我們的孩子們一起親身參與這場屬於我們的偉大故事,一起來改變我們的社會與環境,這不才是貨真價實的「林來瘋」嗎?
(本篇發表於二月二十日台灣醒報「民意論壇」)
歡迎參觀作者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dawwei.wang
原文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dawwei.wang/article?mid=8552&prev=-1&next=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