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教會不完美

【作者:客旅貞吟客旅的驛站 2021.04.25




幾年前到紐約看望妹妹時,有一天我們行車經過皇后區忙碌街道旁的一棟建築物。妹妹說那就是「新生命團契教會」。該教會的牧者之前曾出版一本書[The Emotionally Healthy Church](中譯本:《建立高EQ的教會》)。

作者書中列出關乎「情感健康」教會的六個原則。 1。察看表層底下的問題;2。破除往事的影響力;3。活在破碎和脆弱裡面;4。接受有限性這個禮物;5。接受悲痛和損失;6。以道成肉身為彼此相愛的榜樣。

那些原則其實並不新穎突出,卻成為基督教界的暢銷書,是否顯示當今教會的運作偏差,忽略了也是生命重要部份的情感領域?

教會在某個層面上應該像醫院一樣,讓進入的人可以坦然表述自己的生命問題,並且尋求醫治。如果去到醫院的病人,不敢向醫生坦露自己的病症,我們會覺得那行徑荒謬可笑。然而現今,若是有人來到教會,必須遮掩自己的軟弱和破碎,戴著偽善的面具,仿佛健全,那也是荒唐的。

在被迫離開之前的教會時,我著實花了一些時間思考:教會存在的意義?我去教會,是出於多年慣性,還是生命的必要?基督徒可能獨善其身,無需教會群體嗎?我該等內心的傷癒合,再進入另一個教會,還是負著傷就進入?

教會,按新約聖經的定義,是一群被主耶穌呼召出來的人,得著聖靈的力量,向世人顯示基督耶穌向我們所施的恩慈。使徒保羅如此寫著:上帝是我們的創造者;他藉著基督耶穌改造了我們,要我們行善;這是他早已計劃要我們去做的。(以弗所書2:10 新譯本)

這樣的群體可稱為「團契」或「教會」,是一個生命共融的有機體,而不單只是一個按規條運作的組織。也因此,新約希伯來書10:24-25勸導信徒:「讓我們彼此關懷,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放棄聚會,好像有些人的習慣那樣,倒要互相勸勉。」

回顧我的信仰生命,一直都是在團契或是教會裡,與其他肢體的互動而進展。即使被迫離開一個教會,我仍然認為,其他的宗教或許能讓人獨自修行,獨善其身;但基督徒的生命,按照耶穌的比喻,是葡萄樹的枝子,需要聯於主幹,也互相依附;而且要實踐彼此相愛的教導,也需要在群體裡。

我感謝主。在幾個月之後帶領我們去到社區附近的一個教會。十多年來,我們在此學習,參與各樣服事,我們的傷早已癒合,生命繼續改變。

在參與那個教會之前,我們其實不知道那教會一年前也才經歷一個大創傷。

他們的前任牧師捲公款逃逸,有些人因失望、憤慨而離去。新來的牧者面對剩下信徒的疑問、憂傷、惱怒,試著重建教會領袖與會眾的互信,以及引導人回到對上帝良善和公義的堅信。那不是容易的任務。但是他溫和、清晰的,在每次的主日證道信息裡,將大家帶往「信」的焦點:信徒要時刻處於耶穌十字架的救贖和祂的復活。

回到之前提到的,教會在某個層面的運作應該如同醫院,但也有不同之處。

生病時,我們會期待所看的醫生是健康而且醫學知識足裕,能對症治療和下藥。可是對教會牧者或事工領袖,甚至對其他肢體,信徒必須知道,他們也是帶著罪性的平常人,如同你我一樣,有軟弱,會犯錯,需要赦罪的恩典;因此教會裡充滿的是負傷的醫治者。

在教會的年日越久,越發體會教會這個群體含蘊的一些特質,那些特質往往對立,卻又同時運作。

例如教會的講論,離不開人墮落的罪性(Sinful Nature),和這罪性帶來的各種破壞、疾病、傷悲、乃至死亡,這些痛苦真相讓人難受無奈,甚至亟想逃避。可是與此同時,卻在信心裡又揭櫫救贖恩典帶來的重整,醫治,恢復,乃至復活。好像夏日陣雨過後的天空,有尚未褪去的灰濃雲層,圍繞一處處明亮澄淨的藍天。

組成教會的人帶著各自的缺失和盲點,共事時常有無法避免的摩擦和衝突;但因著上帝已經藉著基督選召這些人,使信徒在祂面前,在祂眼中又被看為是聖潔、沒有絲毫瑕疵的人(以弗所書1:4),整體是祂的傑作(以弗所書2:10,有個英文版本把這句經文翻譯成:We are God’s masterpiece)。

教會不斷收納墮落敗壞的人,卻也繼續期待這些人要活出上帝賦予的新形象。

在教會這個群體裡,新與舊持續交疊,生命不斷變化的同時,才更新的就變成舊的,但新的仍泉泉湧現。善與惡同時運作,上帝播下的麥子在成長期間,惡者撒下的稗子也在滋長。

在這個生命體裡,為罪性或罪行揪心羞慚悔恨時,卻也是蒙受赦免憐恤而得平安的時刻。甘心倒空,卻得盈滿。承認軟弱,卻成剛強。意識靈裡貧瘠,反是蒙受福氣。自以為明白,反成為瞎眼的。自認為穩妥,卻瞬間倒塌。

終其人類歷史,教會未曾,也絕不會全然美善,人未除盡的罪性依舊會以各種方式顯現,貪權、奪利、爭功、諉過,如同在社會每個場合那樣。但教會也是各樣美善工作的起始者,例如醫院、學校、慈善捐助、人道關懷等。

教會心懷對永恆的期盼,卻又要腳踏實地的活在當下。

張力與凝聚同時兼有的Paradox獨特現象,讓真信徒身處教會人事,以及炎涼起伏的人間世態,能辨識,能體恤,能關顧,卻不會有童騃性的樂觀,也不至陷入無望的悲觀。不憤世嫉俗的咒詛,也不玩世不恭的嘲諷。不想同流合污,但也不追求孤芳自賞。

能以如此的祕訣,在於使徒保羅說過的:「我們不過是像普通的瓦器,裡面卻擁有這屬靈寶物,為的要證明這無上的能力是屬於上帝,不是屬於我們。我們遭遇各樣的困難,卻沒有被壓碎;常有疑慮,卻未嘗絕望;有許多仇敵,但總有朋友;常被打倒,卻沒有喪亡。我們必朽的身體時常帶著耶穌的死,為要使耶穌的生命也同時顯明在我們身上。」(哥林多後書4:7-10)

教會的聖餐,也提醒這個祕訣。在我去的教會,一個人手執葡萄汁,另一個拿著碎開的餅片。信徒依序上前領用。遞餅者說道:「這是耶穌基督的身體,為你擘開。」我拿著餅,沾入葡萄汁,執杯者輕聲說著:「這是耶穌基督的血,為你而流。」

我們吃喝主耶穌的破碎,也承認、接納自己的破碎。在痛苦的破碎裡,我們也喜樂的邁入耶穌復活的整全。

屬於基督的教會。兩千多年來,從最初的幾十人,生生不息,如漣漪擴散,從地區到普世,從一族傳至萬民。看似脆弱,如風中將殘的燈火,但未曾熄滅。也因著這不熄的燈火,世上仍然有傳遞光的管道,而丁點的光至終勝過漫漫黑暗。

about 【客旅的驛站】專欄主要寫手:客旅貞吟
歡迎參觀客旅奧蘭多部落格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