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邏發尼耀遇見上帝──傳道駙馬篇

【作者:林雅庭/朗豹‧成亮健康人生 2012.11.04


原住民排灣族來義部落的基督信仰屬靈復興,是從大頭目家族邏發尼耀Ruvaniyaw王族擴散開來,然而最初觸發漣漪的,卻是來自北方瑪家部落的曾隆盛牧師。時空拉回一甲子年前,上帝從一個和來義鄉看似毫不相關的醫療團展開了祂的計畫。

瑪家少年

民國四十一年,一群基督徒醫療人員跋山涉水進入屏東縣瑪家鄉,時值台灣光復初期,人民生活普遍貧窮,而瑪家部落最常出現的健康問題就是蛔蟲寄生,醫療團用了三天時間,白天免費看病,晚間舉行佈道大會。部落原民對醫療團的外國人和新宗教原本就充滿好奇,加上出於感恩,所以部落的廣播一號召,鄉民就紛紛聚集到學校操場。這時,國小剛畢業的少年曾隆盛也在其中,他坐在最前排,想知道佈道會到底是什麼樣子。

不久,一位原住民傳道人站上前台,開始領唱詩歌,講見證。這般場景像是打上了聚光燈,吸引曾隆盛專心聽,注意看,認真學唱每首詩歌;乍然,一個宏亮的聲音對他說:「你不要看這個人,將來你也要和他一樣,站在眾人面前領唱詩歌,傳講神的話。」曾隆盛愣了一愣,知道那聲音傳在耳畔,卻是來自心底,他不太明白是怎麼回事。

上帝藉醫療團行了奇事,三天佈道會結束後,百分之八十的瑪家鄉民都表示要信耶穌,包括曾隆盛也決定接受這個即將打碎家人期望的信仰。曾家在瑪家部落的社會地位是第二頭目,專司祭司的職分。曾隆盛的父親早逝,自幼母親和祖母就教導他在未來要繼承祭司職份,因此竭力反對他進教會。即便如此,曾隆盛還是偷偷參加聚會,因為他很喜歡詩歌和聖經裡面的話。

一年之後,瑪家北部的霧台鄉好茶村有位彭枝定傳道,在因緣際會下來到曾家借住,他白天工作,晚上招集附近的青少年講授聖經。曾母和祖母對此很不喜歡,要曾隆盛保持距離,但曾隆盛卻和彭枝定一起到高雄,參加戴永冕牧師舉辦的聖經講習班。民國四十二年,曾隆盛就在聖經班的聚會中正式決志信主。

異象實現

曾隆盛從小成績名列前茅,原可保送師範學校,無奈早期部落風氣認為百無一用是書生,因此儘管老師三番兩次家訪,還是無法讓曾母同意升學。畢業三年後,曾母買了牛和牛車要讓曾隆盛務農;然而同時一封省立山地習藝所的招生信函寄達瑪家長老教會,牧師素知曾隆盛在教會表現優秀,就予以推薦。

看著同學穿上中學制服,曾隆盛又痛心又羨慕,如今再次有機會讀書,他實在不願錯過。最後虧得姊姊幫忙,終於說服媽媽和祖母,賣了牛與車讓曾隆盛到中壢求學。其後,習藝所的李校長認識了拿撒勒人會的宣教士,雙方便展開合作,學校也於民國四十六年改名聖經工藝學校;白天教授木工、織布、藤編等傳統技藝,晚上則上聖經課程。三年半學業完成後,曾隆盛有兩個選擇,一是利用所學回鄉開店,二是到拿撒勒人會的神學院就讀。校長給畢業生一個禮拜考慮,而曾隆盛在禱告中再度得到異象,告訴他以後要在眾人面前教唱詩歌、傳講福音,於是決定北上關渡接受神學訓練。

在宣聖神學院,曾隆盛於音樂方面展現出極好的天賦,因此教授向梅瑞義院長提議,要帶曾隆盛到台北師範大學插班修習音樂,以後可以回神學院在音樂上栽培年輕人。這次梅院長也給曾隆聖一個禮拜禱告尋求,同樣的呼召又再度響起,告訴曾隆聖將來要站在人前宣揚神的道;因此他決定順服從天上來的異象,繼續完成神學院課程。

進入來義

神學院畢業,總會差派曾隆盛回到屏東向族人宣教。曾隆盛首先想要回部落向親友傳福音,然而瑪家長老教會已經出乎意料地興盛,附近部落也多歸信基督,於是曾隆盛和同工決定向南視察,尋找沒有教會的地方;最後發現來義鄉雖已有福音工作,但是規模仍小,居民多未信主。他們又進一步訪查來義鄉各部落,發現來義村和古樓村保有傳統原住民祖靈信仰的人數最多,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古樓村已有畢業學長設立佈道所,兩人就先停留在古樓幫忙。

三個月後,曾隆盛和同工在來義村租了房子,無奈房屋漏水十分嚴重,兩人一時之間沒了主意。恰巧這時在屋外有位酣睡的醉翁,他醒來,聽見談論聲便近前關切;最後兩人向這位醉翁的姪兒租了兩間空屋,作為佈道所和宿舍,而屋子正好鄰近來義部落大頭目高武安的家。佈道所啟用後,很快就吸引了部落的孩子,詩歌和聖經故事都大受歡迎,連大頭目家的小孩也來參加主日學;然而,成功引起孩子的興趣,卻也挑起部落長老的不滿,並視曾隆盛為傳統秩序的破壞者。

有一次,曾隆盛在路上遇到一位巫婆狠狠指著他咒罵、吐沫。感到邪靈爭戰,曾隆盛馬上禱告:「奉主的名,剛才的咒詛都回到巫婆身上。主阿,願祢的作為成就,讓人認識祢才是獨一無二的真神。」幾天後,曾隆盛騎單車摸夜到古樓,路經一處懸崖,他的車燈突然熄滅,匡啷掉落又咕嚨滾了幾聲。漆黑裡找不著車燈,他只好右手牽車,左手摸著峭壁緩緩地走,通過懸崖後,前方突然又有亮光,伸手一摸發現車燈竟然還在,這時他才知道是魔鬼搗亂,就一邊大聲唱詩一邊騎車到古樓。又沒過幾天,詛咒曾隆盛的巫婆便在同一個懸崖墜落身亡。 

好事多磨

除了進行兒童和青少年聚會,曾隆盛和同工也挨家挨戶拜訪,發單張並邀請村民參加聚會;而就是在拜訪大頭目家的時候,曾隆盛初次見到大公主高貴英,當下他一點也沒想過要追求公主,但上帝卻帶領他們彼此靠近。當時高家在村裡開店做生意,晚上輪到孩子看店,高貴英就到主日學去喚弟妹同去,因此和曾隆盛逐漸熟悉,成為朋友。

即使深入交往後,曾隆盛也沒想過要和頭目的女兒結婚。「我是小小傳道人,又是外鄉人,哪裡有資格。」他原是這樣想,沒想到兩人卻自然而然聊起結婚的話題;此後雖有同工吐槽,不過古樓佈道所的房東正好是高家親戚,就自告奮勇去幫忙提親,結果不出曾隆盛的預料碰了釘子,頭目勃然大怒說:「你為什麼把這個外鄉人,又是基督教的傳道人介紹給我女兒?」

碰壁之後,曾隆盛幾乎放棄了這段關係,但是高貴英沒有放棄。在認識曾隆盛之前,十七歲的高貴英身邊盡是作農人,她一直希望未來能嫁給溫文爾雅的讀書人,所以一看到曾隆盛就很是欣賞。提親失敗後第三個月,兩人首度在路中相遇,高貴英主動邀請曾隆盛到家中作客,這個舉動終於讓曾隆盛跨過身份的藩籬。儘管兩人交往惹動村民不滿,甚至向大頭目施壓,但他們自己卻越來越認同彼此是上帝配合的一對。

再提起婚事,大頭目還是不答應,甚而舉刀怒喝:「曾隆盛是什麼東西,叫他過來。」而曾隆盛果真鼓起勇氣單獨去見高武安,他告訴頭目自己曾經兩度訂婚卻失敗告終,說明這是上帝的旨意,然後屏氣等待預期的怒斥。高武安卻默然無言,一陣寂靜後,他終於開口問曾隆盛:「你真心嗎?」拗不過女兒的堅持,也看見曾隆盛的誠意,高武安終於答應了婚事,但要求聘禮和儀式都要按照大頭目結婚的慣例。曾隆盛喜出望外便一口答應,但是惦惦口袋,他的積蓄還不夠一半,好在最後有位表哥願意資助五千元,終於讓曾隆盛與高貴英在民國五十四年成婚。

教會增長

結婚後,岳母和其他孩子也相繼進到教會;在貴英的弟弟高德福腦膜炎得神醫治,奇蹟般痊癒後,岳母和貴英、二公主貴花成為第一批受洗的會友;漸漸地每年都有人受洗進入教會,等到岳父高武安於民國六十五年公開受洗後,影響力就更大了。到了七十年代,教會原本的租所已容納不下增加的人數,勢必要搬遷建堂,而除了買地和首次興建有總會資助,其後來義拿撒勒人教會的每次擴建都由當地弟兄姐妹奉獻,直到今日。

曾牧師夫婦即使窮乏也不放棄傳福音的使命,唯有一次曾隆盛牧師受人鼓勵要報考公務人員,但在考試前上帝的聲音責備他說:「你要去走世界的路嗎?你不是說把自己奉獻給我嗎?」曾隆盛牧師感嘆:「每次我一有動搖,上帝都幫助我守住當初那個蒙召的感動。」曾牧師在來義委身牧會近四十年,培養出六位傳道人,一路同行的師母高貴英說:「曾牧師牧會的過程講來好像很容易,其實傳福音的路很困難,但也經歷了很多神蹟奇事。」其中曾隆盛親身經歷病得醫治的見證,也影響了許多人進到教會。

大頭目受洗後過了半年,曾隆盛牧師因病在基督教醫院躺了一個月,醫生一直以為是重感冒,但曾牧師吃藥吃到腸胃損傷也不見好,後來昏迷了兩次,外國醫療宣教士立即帶他搭機到台北,在安息日療養院(今台安醫院)檢查後,才確認是當時仍為絕症的傷寒。連醫生也束手無策之下,他們只能禱告。隔天,醫生說國外研發了新藥,但在台灣還沒有人試過,如果要用,運氣不好可能會喪命。這時曾牧師已經消瘦了近二十公斤,生命既已危在旦夕,不如放膽一試;這個決定見證了神的恩典,因為服藥隔天,新藥就不負眾望讓曾牧師逐漸好轉,終於在兩個月後病癒回家。

祝福滿門

高貴英在結婚之前,其實還未真正接受耶穌,等到結婚後天天上教會、唱詩、讀經,聽了神的話語就被感動,唱詩歌也常常流淚,她心想:「為什麼聽這些話、唱這些歌就會感動呢?」從此才開始用心追求神。因為她的婚姻,大頭目一家遭受排斥,生產第一胎的時候她就開始禱告:「神啊,如果祢是活著的神,就求祢告訴這個部落,祢愛我們高家,祢會照顧我們,而且祢要顯明我所嫁的這個人,是真神上帝的僕人。」

曾牧師自從進村就受百般輕視排擠,結婚後仍免不了冷嘲熱諷。除了照料教會,他還要上山工作以融入村民生活;因為沒有經驗,一開始他的體力不如別人,其他年輕人看了就取笑說:「看看你們高家所愛的女婿,你們一定會貧窮。」但上帝卻祝福高家,呼召高家子女一個個獻身傳道,如今在各地見證主愛,傳揚福音。同樣從曾牧師的三個孩子身上,也看見上帝的祝福滿門,因為曾牧師說孩子們並不算很會讀書,家裡經濟也無法讓他們補習,但是三個孩子卻都保送上師範學院,畢業後也都有很好的工作。

奇異恩典

上帝拯救來義部落加拉阿夫斯族人的計畫,竟是先用醫療傳道的福音宣教,感動一個在異鄉排灣族傳統信仰社會制度下,應繼承祭司職份的青年獻身傳道工作,爾後又藉由婚姻關係來拯救大頭目全家,進而用這個家庭影響整個加拉阿夫斯族系歸向上帝。雖然現在來義部落約百分之八十的族人都成為主內一家,但大頭目及其家人仍背負被少數族人數落背叛祖靈的無奈。然而,上帝已充分顯明祂是滿有恩典憐憫,大有能力的獨一真神!

本專欄與路加傳道會網站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