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自戀主義者根本不愛真實的自己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身旁經常可以看見「自戀主義者」,這些人表面上看起來「過度自信」,認為自己的社會地位、外貌、智力和創造力都遠比別人優異,甚至覺得自己是聖人、超級明星、天下第一美男子/美女,以致很容易否定身旁其他人的價值、觀點或感受。

但骨子裡,這些「自戀主義者」通常是高度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以致於需要透過不斷向周遭人展示自己膨脹過的社會地位、外貌、致力或創造力,才能感受到自己被看見、受尊重、不被排擠。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自戀主義者用盡各種方式試圖證明自己或說服別人:「我是最棒的」!但實際上,他們甚少採取行動做出什麼具體的成果,或讓自己具備相對應的實力!

用齊克果的話來說,「自戀主義者」就是「不願意接納真實有限的自己」,或「執著於成為那個完美卻不真實的自己」,最後只好掩耳盜鈴地躲在自己小小的世界裡,過著自行宣布當選皇帝的狹隘生活。也就是說:自戀主義者根本不愛真實的自己!

在親密關係中,自戀主義者因為極度不安全,所以會因為焦慮而過度操縱對方跟自己一樣,又竭力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所以在伴侶關係中,自戀主義者很容易將對方視為自己身體的延伸,或未完成夢想的執行者;一旦對方表現不如自己預期,就會因喪失自我投射的對象,甚至產生莫大的失落甚至憂慮。

也因為這樣,被自戀主義者投射的對象或伴侶經常會感到莫大的壓力,因為一切「以愛之名」的關懷行動不僅無法讓對方感受到被支持、被接納和被關懷,反而會陷入可怕的情緒勒索泥沼。

更弔詭的是,這些被自戀主義者情緒勒索或強制說服的對象或伴侶,通常也會覺得自己能為自戀主義者百般忍讓是一種德性或愛,甚至從這種自我虐待來確立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和安全感。

換言之,在這樣的關係裡,一個人的心總是緊緊地繫著另一個人,讓被關心的對象彷彿被死死綁住,雙方是相互傷害的「相依共生」關係。或是崇拜自戀主義者的人,自己也是高度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以致會幻想當自己能與那些自戀主義者搭上線,彷彿自己也能跟他一樣看起來很厲害(實際上是一起自我膨脹而更加心虛)!

那麼,該如何幫助自己走出「自戀主義」或「相依共生」呢?

首先,建議可以找幾個可以「用愛心說誠實話」的朋友定期聚會,讓自己安心討論內心真正的想法與感受,也建立踏實的基本安全感。但千萬「不要過度依賴」這個同溫層,否則它會很像止痛藥或安眠藥,讓自己更不敢走出去!

其次,建議減少翻閱臉書中那些自我膨脹或過度誇耀自己的照片,而是開始閱讀一些真實努力的「過程故事」。藉此,我們可能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對的苦難,努力跨越困難的過程和態度,才是人生最有生命力、最迷人的,而不是結果。因為「自卑感」和「苦難」的刺激,我們才比較容易竭盡所能尋找「盼望」,甚至不斷精進自己想要走出苦難。

第三,願意努力朝向「成熟的愛」前進,並且降低「相依共生」陷阱;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對方不是我們私有物」,「愛就是促成對方過他們喜愛的生活」等等。

第四,培養自己成為「自信的人」,而不用依賴控制他人得到信心。有自信的人可以與差異碰撞的恐懼和平共存,就像一隻蒼蠅在旁邊飛舞,卻不用打死牠。但有自信也不代表沒有挫折、懷疑或恐懼,而是面對各種人生挑戰和複雜情緒時,不會排拒與身旁的人一起討論較好的因應之道,並且能坦然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部分。

最後,可能的話,也很鼓勵大家每天或每幾天固定在紙本或臉書寫下對自己生活中遭遇困難的反思,內容除了情緒性發洩外,也可以包含中肯的問題分析,甚至提出具體的改善方向與行動策略。這樣不僅可以磨練自己的反思能力,也能為自己過去走過的路留下客觀的文字記錄;一段時間後,我們將會發現這些文字所記錄的點點滴滴,正是自己不斷成長茁壯的軌跡。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
生命豐盛的過程,可能是瘦減
勝過所羅門王的穿戴
小月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