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吉羅德·比爾克斯(Gerald M. Bilkes) 2024.12.08
圖片提供/123RF
■ 翻譯 | 孫岱君
《以斯拉記》1章1至4節
《以斯拉記》的頭四節經文很重要,乃至我們把它們作為整個第一章內容的核心。我們從這四節經文看到,神是一切美善之物的源頭。《以斯拉記》第一句話的主語就是耶和華。根據第一節的記載,「耶和華激動居魯士的心」,讓他下詔通告全國。在第5節裡,我們看到主是如何激動百姓的心的,當然那是下一章要談的內容。這裡的要點很明確:在讓失喪的罪人回轉向祂的過程中,神是採取主動的。
預先警告
在《以斯拉記》第一章所記載的事以先的一千年,在摩西時代,神就告訴祂的百姓,祂會在復興百姓、帶領他們悔改的工作上採取主動。在《申命記》中,主清楚地告訴以色列人真悔改是如何發生的。祂警告說他們會墮入拜偶像的罪,因而給自己帶來懲罰。祂的僕人摩西警告他們說,他們浪子的心會把他們帶到別處:「耶和華必使你們分散在萬民中;在他所領你們到的萬國裡,你們剩下的人數稀少。在那裡你們必侍奉人手所造的神,就是用木頭造成,不能看、不能聽、不能吃、不能聞的神。」(申4∶27-28)後來發生的事正是這樣。因著以色列人的罪,主懲罰了他們,把他們分散在萬民中。然而,摩西也對他們說:「日後你遭遇一切患難的時候,你必歸回耶和華你的神,聽從他的話。耶和華你神原是有憐憫的神,他總不撇下你、不滅絕你,也不忘記他起誓與你列祖所立的約。」(申4∶30-31)換句話說,早在以色列悔改之前一千年,聖經就已預言了以色列會悔改。請留意這句重要的話:「耶和華你神原是有憐憫的神。」神的憐憫會帶領百姓悔改,並吸引他們回到祂面前。祂採取主動,而百姓不過是出於回應才行動的。
在以色列是如此,在我們也是一樣。每個人的真正歸信都是出於神的憐憫。主並不等我們主動回到祂那裡——我們朝著祂先走幾步,然後餘下的那一大段路祂帶著我們走。不是這樣的,是主首先採取了「主動」(賽44∶6)。任何人悔改,都單單是因著神的憐憫。我們現在就來看一下在《以斯拉記》的頭四節裡這個真理是如何一步步展開的。浪子般的以色列會回到神的家裡,而這一切的發生完全是因著神按照祂自己的應許施展祂大能的作為。
祂說話了
主前538年,波斯王居魯士已經擊敗巴比倫帝國的軍隊,佔領了巴比倫城。在波斯崛起之前,曾是亞述帝國一個行省的巴比倫是個獨立主權國家。擄掠猶大的正是這個巴比倫國。如今居魯士掌控了當時已知世界的整個東部地區。
居魯士王的戰果不可謂不顯赫,然而,這卻不是《以斯拉記》的精彩之筆。作者越過這世界君王的作為來看主的作為。只有主擁有唯一真正的主權。根據《以斯拉記》第1節的記載,「耶和華……激動波斯王居魯士的心」。誠然,「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居魯士王或許以為他是為著自己的利益在主導國務,哪知是天上的君王為了成就祂自己的目的而主導居魯士王的心。
有主權的主是信實的。祂持守祂說過的話。《以斯拉記》全書一開始就陳明瞭這一點:「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1節)主曾藉先知耶利米明確應許猶大在異邦流亡的時間只會是七十年(耶29∶10)。祂也曾應許祂會興起居魯士王把祂百姓帶回故土(賽44∶23 -45∶6)。如今,主為了實現這些應許要採取行動了。
第2至4節記載了居魯士王的詔書。古代皇帝下發的詔書都是由欽差傳達的。欽差把詔書帶到帝國廣袤疆土各處的重鎮,為要讓舉國上下的臣民知曉王的心意。當然,以色列被擄的百姓肯定也聽說了這個消息。他們或許奔相走告:「你聽說了嗎?居魯士王允許我們回故鄉啦!」
當然,這個令人快樂的消息讓他們的心都融化了。他們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一定明白神通過先知耶利米和以賽亞所說的話就要應驗了。主是多麼奇妙的神啊!他們被擄到異邦,是罪有應得,因為他們離棄了神。他們背棄了一切的誓言,主卻持守自己說過的話。他們背信棄義,主卻是信實的神,是信實的救贖者。
祂採取行動了
請留意記載於第2節裡的居魯士王的措辭:「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居魯士在這裡言之鑿鑿地提到主耶和華,這並不意味著他認識主,也不意味著他和主有很好的關係,更不意味著他得救了。他也沒有為猶太人做一件特別的大好事。根據歷史記載,他在其他場合也為其他民族做了同樣的事。請留意,當居魯士王提到神的時候,他寫道:「……願這人的神與他同在[1]」(表示強調的黑體由作者所加)。此外,這同一節經文字面意思是:「他是在耶路撒冷的神」(表示強調的黑體由作者所加)。在這兩處地方,居魯士都沒有稱神為他的神。他沒有看到神是整個世界的神。在他看來,神只不過是猶太人的神,祂的影響力只局限在耶路撒冷。
可見,居魯士固然與猶太人的這位神沒有個人層面的信仰關係,他至少公開承認祂。我們卻常常沒能公開承認主,讓我們頗感汗顏。我們怕周圍人說長道短。但信神的百姓是不應恥於公開承認主的,哪怕周圍所有人都認為承認主不合時宜。或許我們沒那麼公開無畏地談論主,這本身就是教會退步的一部分跡象吧。我們若更為公開地談論主,我們或許會遭遇潛在或公然的逼迫。然而我們若敬畏神過於害怕周圍的人,不是也能享受到神更多的恩寵嗎?(徒4∶29-31)
我們中間的許多人也像居魯士一樣,只願意讓聖經中的這位神成為某一位神,而不是唯一的神。人們有時也談到「基督教的」神,似乎有許多位神,有許多條通往天國的道路。我們如今生活的這個時代被某些人稱作後現代,而所謂的後現代,人們就以為我們需要寬容各種各樣的世界觀,哪怕它們彼此互不相容。我們不可與這後現代的呱噪有份,哪怕我們身處其間會有如魚得水的順暢。神已經讓我們得自由了,我們理應坦然無懼地遵循神的話語:「在列邦中要說:耶和華作王!」
即或是在如今,王國興亡,政壇更替,仍掌握在信實的主手中,都符合祂的旨意(但2∶21)。我們如今看神的工作,要記得基督的話:「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路21∶28)我們這個時代所發生的一切事件,神都在其間。祂一直工作,直到祂的百姓得贖,祂的國度宣告全然降臨,祂的工作也達到頂峰了。(待續)
[1]譯者注:中文和合本譯作:「願神與這人同在。」現根據英王詹姆斯版譯為:「願這人的神與他同在。」
本文為吉羅德·比爾克斯(Gerald M. Bilkes)所著《懷想歸途》(Memoirs of the Way Home)第一章。
本專欄與仰望基督教資源書房合作。
【延伸閱讀】:懷想歸途
努力盡本分——照誰的標準?
《認識神》斷壁殘垣中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