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作家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我在事奉上的教會觀:教會不是企業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今天靜下來做了些反省,尤其自己在教會裡的事奉。發現,一個人的事奉其實與他的教會觀息息相關。有一種教會觀通常我們都不特別留意,但它所塑造的教會文化深深地影響了當中信徒的事奉心態。

這種教會觀叫做「企業心態」:把教會當成一間企業/公司。

很多時候教會好像企業,忙於開會,越熱心越多會議開,但卻忘了開會是為了什麼。可悲的是,開會有時成為了爆發衝突的一個戰場。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整個教會群體都受「企業心態」影響,非常著緊這間「公司」的利益和發展。

我們採用貼近企業的模式來營運教會,人數增長、華麗的建築、奉獻收益、會友出席率、事工的多寡、大型佈道會等等。然而在這樣的教會發展的背後往往卻犧牲了一些弟兄姊妹,那些「不順服」的就被邊緣化。

我們過於維護教會自身的利益、得失和所謂的「名譽」,我們卻忘了教會存在的真正目的乃是為他人而捨己,為他人的利益而付出,叫人看見上帝的榮耀。我們會經常計算所付出的值不值得,卻忘了十字架的恩典是無價的。假如我們這間「企業」的大老闆耶穌要求我們變賣所有物業資產,分給窮人,然後跟隨他,我們當中有哪一間教會的牧者和長執會願意聽命?

現今教會有太多「牆」:建築物的牆、宗派隔膜的牆、聖俗二分的牆。這些為了「保護教會」的牆反而將人們拒諸於福音門外。倘若教會不能活出基督的道,卻成了只顧自身利益的宗教團體,那麼這個掛著「教會」招牌的企業公司是沒有存在的價值。

教會不只是個傳講十字架真理的信仰群體,也是個因領受了十字架恩典而願意背起十字架捨己的恩典群體。

因為十字架,我學習什麼是「服事上帝」,就是「服事你當中最小的弟兄」,不計得失利益地服事他們。

剛才下午在教會佈道所崇拜中首次擔任司琴,發現原來人數並不多,但還是看到有人不計算地服事。聽道時突然出現個畫面:如果有一天有一個陌生人走進教會,說他此刻想要有個聚會能夠親近上帝,我是否會打發他等到下個星期日再來,還是此刻我會為這個人預備一個簡單的聚會,彈琴唱詩、分享上帝話語、與他一起禱告祝福,即使只有他一個人?

我想起今早崇拜過後有個弟兄來見我,它想要加入聖誕報佳音團隊,但由於一些事情他無法參與接下來的排練。其實我對報佳音團隊是有一定的要求,但這段日子我確實反省和自我調整了很多,我認為「服事上帝」就是要做到最好,但我發現原來「服事上帝」也是一種「服事你的弟兄」。看見他誠懇的眼神,我對那位弟兄說沒關係,找一天你到我家來,我個別給你排練。

教會絕對不是一個企業或公司,而是一群願意彼此「同安樂,共患難,榮辱與共」的信仰群體。

我不抗拒在事奉中出現問題,因為我深信問題總能夠讓我們更清楚看到自己的本真,看見誰才是忠心的好僕人,也透過問題讓我們經常掛在嘴裡的「愛的真諦」有機會實踐在教會裡。在問題中成長才是事奉真正的關鍵。

再看一次「愛的真諦」,才發現當中沒有幾個我真正有做到,求主憐憫。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哥林多前書 13:4-7)

★作者部落格:無法還原的痕跡


圖片提供/123RF

【延伸閱讀】:
閱讀沃德《世界與教會—作門徒的政治》來看選舉
社會倫理的亂象
我們起來建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