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在马大、马利亚之家》(Christ in the House of Martha and Mary),亨里克・席里瓦斯基(Henryk Siemiradzki),1886年。(图片来源/WIKIPEDIA)
相信我们都有经验,圣经中有些主题,查经聚会的时候每每引发众人议论纷纷而莫衷一是,路加福音10章末了简短的记载便是如此。有人对马大的劳苦怨怼深表同情,有人对马利亚的沉静学道由衷向往,有人则在两者之间尝试取得平衡与兼容。
圣经这一段没有占去太大篇幅的记载不仅引起广泛讨论,其中马大与马利亚的鲜明对比也引起好些艺术家的兴趣,以此主题创作。波兰画家亨里克・席里瓦斯基(Henryk Siemiradzki,1843-1902年)便是当中一位。他1886年创作、现收藏于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Hermitage Museum)冬宫的作品《基督在马大、马利亚之家》(Chrystus w domu Mariii Marty)中,便呈现了姊妹俩的差异。
光与暗
拥有研究昆虫的背景,令席里瓦斯基对于自然现象有细致的观察,圣彼得堡艺术学院帝国艺术学院的训练,更使席里瓦斯基的画工逼真而不造作,在《基督在马大、马利亚之家》充分展现。
画作中,动态与静态、明亮与阴暗成为清晰的对比,马利亚位在画面中央偏右,画面正中央的耶稣举起左手,以肢体语言强化他的信息,马利亚则席地而坐,恬静的侧脸专注地仰望着人子,聆听他的道。画面左侧是另一个对照组,马大右手提壶、左手协力,看似力不能胜,眼光则望向耶稣与马利亚。在马大这一侧,席里瓦斯基加了数只鸽子,有的展翅欲飞,有的低首觅食,因而这一侧虽然较为阴暗,却有着活络的动感,我们彷佛听到飞禽拍翅与吱吱喳喳的杂音,堪称这位波兰画家源于乡村生活的观察所生发的妙笔。
席里瓦斯基不仅在主要角色上下足功夫,背景亦不马虎,无论是日光穿透葡萄藤架流泻而下、交织出明暗光影,斑驳粗糙的石阶,抑或呈现距离的景深(距离较近的树细节清晰,距离较远的景物相对模糊),都显示画家虽然距离近两千年前的巴勒斯坦地区有着时空的鸿沟,仍试着重现所阅读的圣经场景。透过他的理解、想像,呈现在画布之上,使我们思考此一容易引起议论的记载。
劳与逸
马大的埋怨不难理解,毕竟我们在工作职场上,也不喜欢与好逸恶劳的人共事,不仅增加自己负担,工作也可能无法完成,所以对马大的反应极有共鸣。加上她向耶稣请求帮助时,耶稣竟予以否定,反而肯定看似游手好闲的马利亚,更让我们为马大抱不平。免不了设想若主管如此偏心,真是叫人心生怨忿,在职场上,这免不了要引起纷争与嫌隙。
不过,正是马大那句对耶稣的质疑:「祢不在意吗?」提醒了我们,马大请求帮忙的动机是否单纯,以及我们是否应该以职场伦理的观点来看待此一事件。为何主耶稣对心怀不平的马大,并非婉言安慰或出手协助,大违我们的主观经验乃至于待人处事之道?耶稣说马利亚选择的上好、不能夺去的福分又是什么?马大与马利亚的故事对我们基督徒的事奉有何提醒?
这一段圣经的前后文并没有提供太多线索,让我们可以依循着理解耶稣的意思。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希腊原文并没有「上好的福分」一说,好像马利亚的选择虽好,但马大也有苦劳,是次一级的福分。可能叫人为之气结的是,原文只有「好的福分」,并无优劣比较之分,仅只有无之别,亦即马大选择的事奉不是福分,这实在让人更对马大备感同情。既然前后文并无太多信息,我们可以从圣经其他处记述,试着领会主所说的话。
就在同一章圣经稍前面的地方,耶稣论到门徒说:「看见你们所看见的,那眼睛就有福了。我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君王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路加福音10章23、24节)相仿的话也见于马太福音13章。在这一段圣经中,耶稣告诉门徒他们的所见所闻非同一般,过去无数的先知和君王,或得晓谕、或得异象,总是在遥望着这个时刻,等候着所应许的救恩、福音。然而,依着门徒之后的反应,他们此时仍然不能领略耶稣此言的真意,不知道他们所见所闻的耶稣,竟就是律法和先知所指、一切影儿的实像,而非只是先知中的一位。
由这点来看,我们虽然不晓得马利亚为何会撇下忙乱的姊姊,但能坐在耶稣的跟前听他的教导,如此亲聆至高者的言语,这个女子确实让无数先知和君王感到欣羡,是诗人深深切慕的甘甜(诗篇19篇9、10节)。
主所愿
或许,有好些人会替马大抱屈:「马大所做的事,可不是为自己操烦,而是接待耶稣这个贵客,做在主身上啊!」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马大实在已经问出了关键:「祢不在意吗?」问题的核心在于:主在意的为何?同情马大的委屈之前,我们当思考耶稣在意的是什么。
饮食是耶稣在意的吗?他自己是生命的粮、能赐人喝了永不渴的活水,人子的食物乃是遵行差他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作(约翰福音4章34节)。被服事是耶稣在意的吗?上帝的儿子取了奴仆的样式,岂是为了要受人的服事吗?他本是天上的君王,却虚己服事人,舍命成为赎价(马太福音20章28节),不是我们先给他什么,好像他有什么缺乏,乃是他先给我们,使我们这些主的羊不只从他得生命,且得得更丰盛(约翰福音10章10节)。
这样,我们有什么能给主的呢?我们越罗列,便越加发现我们实在无一物可以给赐生命的主,正如使徒质问的(罗马书11章33-36节),我们所能夸耀的,唯独定下这旨意的父神,唯独主的恩典,唯独圣灵在我们身上的工作。
主在意的是什么呢?人子来,寻找的是失丧的人,他所要的,仍与旧约时相仿(出埃及记15章26节),而这正是马利亚选择的。
听与行
可能,还有人会疑惑,难道听就可以、行为不重要吗?不是有个使徒教训我们,不要单单听道,也要行道吗?(雅各书1章22节)
是的,使徒确实如此强调,只是这教训的基础,仍然是听道,听道就是听基督的话(罗马书10章17节)。若我们不知道至高者要的是什么,我们岂不是按着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去服事上帝与众人吗?撒母耳那个世代的人,已经成为我们的鉴诫,他们以为上帝喜爱燔祭,却不知道上帝喜悦的乃是人听从他的话(撒母耳记上15章22节)。
如此,我们若依着社会的标准,确实是该鼓励马大的劳苦;但若要亲近主怀,我们却当切慕马利亚的见证,因为无论古今,上帝的默示乃是我们在世寄居的基础。我们藉着上帝的话认识他,而后能跟随耶稣走过的脚踪,踏上基督呼召我们走的天路,并倚靠圣灵随时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