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提供/王道维
■ 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清华大学谘商中心主任、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AI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发表于2024「上帝与世界」年会
摘要
面对人工智慧(AI)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社会近年已经浮现「AI末世」的担忧和疑虑。笔者认为对于此种末世氛围,基督教会可以引入莫特曼的「盼望神学」来作积极的回应:后者比传统基督教末世论更着重于对「来临中的上帝」的盼望,并藉此面对现实世界的AI问题。具体而言,笔者建议在当代这个价值观分歧甚巨的后现代社会中,教会界可以将对上帝的盼望转化成「AI公共化」的推动,鼓励更多「沟通协调型」的AI应用,促使不同族群、世代与阶级沟通与对话,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或伤害,藉由生成式AI最强的语言文字功能来实践和平之子的呼召。教会透过提升基督徒的AI素养与鼓励参与相关应用,也会更有机会影响未来AI政策的制定,并藉此更深反思信仰的核心价值,在AI时代中向世人见证上帝的公义与慈爱。
大纲
一、前言
二、AI引起的末世危机感
三、莫特曼的盼望神学
四、以盼望神学推动「AI公共化」
五、教会界可以参与的作法
六、结论
一、前言
2023年3月,笔者曾撰文讨论生成式AI对基督信仰的影响[1],分别从基督教神学的创造论、救赎论与启示论三个角度来评估,并且提供若干建议给基督徒或教会界思考。后来笔者也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作后续补充回应[2]。只是当时囿于篇幅与时间的限制,并未加入从末世论的角度。
经历过这一年再回头看,生成式AI的发展果然只有更加快速凶猛,未看到任何停滞的迹象,影响几乎遍及人类生活所有领域。这样的发展让社会大众开始更多关注AI可能引发的末世危机。因此笔者此处尝试从末世论的角度来补充笔者个人在此方面的粗略心得。唯此主题处于神学、社会并资工三个领域的交汇处,皆非笔者专业所在,因此以下所分享的内容也仅于抛砖引玉,斗胆就教于对此议题有兴趣的基督徒或教会内外专业人士。读者若有任何建议或评论,也请不吝指导斧正。
二、AI引起的末世危机感
自从2016年AlphaGo以悬殊的差距击败人类围棋冠军,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发展就一跃成为所有产业中最耀眼的明星,被所有产业研究者一致认为是带领人类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3]。
而2022年11月底由美国OpenAI公司所公布的ChatGPT横空出世,以几乎与人类相同(甚至更为流利)的对话能力惊艳整个世界。可以说过去一年多来几乎每周世界上都有一些与生成式AI相关的重大新闻[4]。就在本文发表的前一个月,OpenAI又发布造成轰动的Sora,可以用简单的文字描述直接生成拟真度极高且流畅达一分钟的各式影片,一夕间让所有动画、游戏、电影或影像制作相关的产业蒙上夕阳产业的阴影[5]。而3月13日发展通用型人形机器人的新创公司Figure发表了结合ChatGPT与人形机器人实作服务生的影片[6],又造成新一波轰动。
笔者也曾经指出,从技术面来说,这些生成式AI惊人的多模态与跨领域通用技术都是奠基于对于大量语言文字的学习结果[7]。因此只是模仿了人类可以感受到共感的表达方式,并非真的有类似人类的灵魂或知识。如果真的要归类,类似ChatGPT这类生成式AI所产生的内容比较适合归属于「虚拟知识」,是个可能有参考价值但是需要不断检验的文字生成结果[8]。但是这样的虚拟知识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可以进入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这个变动极为快速,甚至连未来三个月的发展都难以预测的AI时代,因着各种电影或小说的推波助澜[9],社会上也开始出现许多对于AI未来可能如何掌管人类生活,进而将人类推到某种无可挽回的末日灾难的想像。甚至开发ChatGPT的OpenAI也开始研究AI所引发的末日恐慌[10]。本文以下将这类的讨论、担忧、想像或预测统称为「AI末世」的现象。
若简单分类一下,笔者认为「AI末世」大约可以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产业失衡的问题:
由于目前最好的AI技术与相关的产业竞争几乎是大型跨国企业或至少富有国家政府的全力投入,可以说是一种「AI资本化」的现象[11]。而私人企业引入AI最大的诱因之一就是用来代替中低阶层(甚至部份白领阶级)的人力,可能导致大量工作被自动化取代,造成大规模的失业。这可能引发经济不稳定,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12]。
2.控制失调的问题:
随着AI能力的增长,人类一定会越发交付更多的工作或资讯让AI来处理。可以想见,未来如果有更强大的AI出现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设备或重要决定的基础,人类可能会逐渐失去对AI或甚至自己生活的控制权。但是最困扰的问题恐怕是,这样强大的AI技术,特别是生成式AI,从技术层面来说却有几乎完全无法解决的「AI幻觉」与「AI偏见」等问题[13]。因此若因此发生控制失调的问题,相关影响也会非常巨大,却不见得能合理究责或弥补。
3.资讯混乱的问题:
由于生成式AI可以透过自然语言来处理大量不同的讯息,甚至模拟特定人物的语言、表情或制造虽不存在但几可乱真的大量分身(见注[7])。这在网路世界中很可能造成道德与伦理的问题,并带出价值观的错乱,增加社会的不可预测性[14]。有心人士更可以利用AI强大的虚拟能力在一瞬间创造出千百条假新闻或假资讯散布在网路世界,藉由难以即时查证的特质而刻意干扰或混淆现实生活的秩序[15]。
4.隐私偏见的问题:
隐私暴露问题是指在训练生成式AI模型时,模型可能会记忆和学习到训练资料中的敏感资讯,进而输出具有隐私内容的生成结果或是因此而有偏差的判断。这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或企业政府的密件资料被揭露。此外,当生成式AI用于生成与训练资料相似但非真实的资料时,可能提供错误的偏见或误导性资讯,进一步影响个人隐私和资讯安全,并延伸出法律问题[16]。
5.监控人权的问题:
由于AI需要使用大量的资料来训练,这些资料几乎都是掌握在政府或大型企业手上。因此各国政府(特别是极权政府)很容易利用AI技术来实施大规模监控[17],让社会上每个人的网路与实体行为被纳入训练资料或被用做预测追踪的对象。这种监控的结果极为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和自由,并有效的限制言论、政治集会或商业活动,对人权或市场造成侵害。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些担忧,甚至有AI领域的专家认为这些过度耸人听闻的AI末日论背后有很强的商业动机[18]。但是不可否认的,AI末日的议题的确是继20世纪冷战时期的核子武器后最让人类认真担忧末日到来的原因。
三、莫特曼的盼望神学
着名的德国神学家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于1960年代的冷战时期提出重要的「盼望神学」(Theology of Hope),着重关注基督教信仰中的「盼望」主题[19]。莫特曼认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应该是盼望,而不仅仅是悔改和信心。相对于基督教传统末世论所强调的末世预言、千禧年前后派、灾难类型、信徒被提、末日审判等,盼望神学更强调如何从未来必然来临的国度盼望返回来影响现今人们对上帝的认识和对世界的理解。莫特曼认为,基督教的盼望不仅仅是对未来的期待,更是要回应当下所面对的挑战。因此,盼望可以作为一种解放力量,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彷佛是「与基督复活的未来相遇」。他也因此呼吁人们在困难和挑战中更要坚持信仰,因为由信仰而生的盼望能够带来力量和改变。
简而言之,莫特曼的盼望神学是一种基于基督教信仰的世界观,认为上帝的国度是藉由盼望从未来所导入的能力,可以对现今世界带来批判和改造。因此,基督教的末世论主题不应该在于「终局」如何,而是在于对现今万有与上帝同工的新创造。因此基督信仰不应该只是个人的信仰行为,也必然是公共的信仰实践,涉及所处时代的公共事务;「终末的盼望并非只是个人的,而是更全面性与整全性的存在历史与所存的世界中」[20]。所以基督徒应该参与上帝所创造的历史,积极实现上帝对这世界的心意,而不是只有被动地等待末日来临。也因此,莫特曼的盼望神学会关注社会的不公义、政治的极权、经济的剥削、文化的歧视和生态的危机等等重要人类议题,并提出以盼望为基础的基督教神学观点,以此回应现代人的困局和挑战。
从以上的简要说明可以知道,虽然莫特曼的盼望神学与基督教传统的末世论都涉及对未来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在信徒当下的信心和希望,以及在该时代所带来的改变与革新,但后者则更着重于对末日时刻的预测、解读、判断与对现今基督徒的道德伦理教导(为将来的审判做预备)。前者显然比后者更为积极的面对当代社会中种种似乎关于末世的情境或状况。
若应用盼望神学的观点到本文开始所提到的「AI末日」,我们就会发现,目前社会上许多对AI末日的担忧虽然都有非常合理的原因,但本质上比较类似传统基督教末世论的观点,着重于评估或担忧AI技术将会如何,以及何时,在不久的未来主宰人类,彷佛人类世代将要的结束。也因此,在面对AI末日时的态度往往就比较汲汲营营于如何防范或避免,以一种极为消极却诡异的态度来面对这个其实应该完全操之在人类自己却似乎难以避免的末日灾难。
但是如果我们能从盼望神学的视角来看这样的AI末日,就可以利用对于「末日」所关注的重点与一般大众的不同而有新的启发:基督徒可以不必再着重于「AI末日未来是否发生或何时发生」的问题,反倒可以着重是在其「明确将会到来」的前题下,却仍然可以从对上帝不变的盼望来回应当下的时代。也就是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来参与AI的发展,尽量使之展现出正面与善良的应用,作为对「来临中的上帝」的积极参与,借此机会改善现今人类世界的种种问题或不公不义。用这样的态度来看,AI就不只是一种被过分担心的恶魔工具,反而可以当成能够带出上帝恩典的盼望理由。虽然我们无法掌握人类的未来,但是却没有理由放弃从上帝而来在现今问题继续与之同工的创造性呼召。
四、以盼望神学推动「AI公共化」
若将以上的想法落实到现今的环境,笔者认为「盼望神学」可以作为基督徒或教会回应「AI末世」的神学基础,以推动「AI公共化」作为具体执行的方式之一(当然这并不排除非基督徒的共同参与)。以下略分几点详述其可能的内容或范例:
1.「AI公共化」的内涵
此处所谓的「AI公共化」已经在笔者过往的文章中有较为仔细的定义与分析[21]。简而言之,就是藉由政府部门主动释出公共资料,让人文社会学者与AI技术学者以跨领域合作的方式来研发非营利导向的AI应用,使得社会大众(而非少数私人公司)都能分享AI发展的果实。相关的政策与法令配套亦可因为人社学者从AI设计之初的介入而提早预备,间接引导相关技术的开展而减少将来应用于社会的冲击,使科技发展与社会公益在AI时代中更能相辅相成,一同创造更大的社会共善。
因此,这个产官学界三位一体的AI公共化,就是希望在公共领域积极导入AI相关的服务,建立社会价值与基础建设的正向循环,创造整体更大的效益并降低AI相关的风险疑虑(图一)。若回应到本文一开始的几个AI末日问题,虽然「AI公共化」并不能解决所有对AI的质疑,但是可以透过积极开发更多正面应用价值与创造公共利益的AI系统,更为有效积极的面对发展失控、隐私保护或资讯混乱的问题来强化目前的技术与相关法规。这个概念就相当于将本来会伤害人体的病毒减弱作成「疫苗」,注入人体来强化自体免疫的能力。毕竟未来AI的发展是否会失控,还是有很大的程度决定于一般人使用时的警觉与堤防自觉,不大可能完全用法律就能完全禁制得了。笔者认为这比盲目担心AI末日而只想到设防管制,却因为没有实际参与而过度僵化的规范,更符合盼望神学面对上帝末日的精神。
图一:AI公共化(左下的黄色区块)可打破原来社会规范(上方红色区块)与产业发展(右下方绿色区块)对立的局面,转动产业发展与社会关怀的良性循环,创造各方多赢局面,带来更大的社会共善(图片来自注[21])。(图片提供/王道维)
2.教会实践「公共化AI」的方式
若以车子的制造来比喻,AI就相当于汽车的引擎,自然是汽车最重要且不可取代的部分。但是如果车子只有引擎也不可能移动,还需要有油箱与合适的燃料输入,更要有变速箱、传动轴与轮胎等等,将引擎的马力带出来。若这车要能载人载货,也总是需要有椅子与坐垫才会舒服。毕竟没有人会只买一台引擎回家就当作汽车在用。简而言之,AI的发展不可能仅由资工技术端来带领,还需要许多资料搜集、政策法令与应用领域的搭配。彼此间的关系可约略用图二来表达,而外面虚线的方框代表整个社会所需要搭配的法规环境、教育训练与资源配置。
图二:AI技术落地发展的三大领域与其背景环境[22]。(图片提供/王道维)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教会或基督徒群体所可以参与的重点,就不必是在那些令人炫目的资工技术或复杂的资料来源处理(那些部分基督徒可以与其他非基督徒以其专业领域的知识来积极参与,自不在话下),而是在于实际的应用场域,与之相关的社会规范、资源重分配或教育再训练等部分。当然,AI的应用场域百百种,并不是每一种都需要或都值得教会界的投入参与,其中的选择当然就是由信仰的价值观来决定优先顺序,而这也就是基督教公共神学可以介入影响的地方。
3.较符合信仰观点的应用:「沟通协调型」的共善
在笔者过往的文章中[20],为了厘清AI技术在社会共善的实践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仅先就外在形式来呼应哈伯玛斯(Jürgen Habermas)在其「行动沟通理论」中所区分出的「工具合理性」与「沟通合理性」[23]而将所讨论的社会共善区分为「利益加值型」与「沟通协调型」两种类型[24]。简单来说,前者是可以透过科技的精密计算,达到某种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后者却是「以理解做为机制,对于不同行为者之行动计划进行协调的互动方式」。
笔者个人的观点是,不论是从传统基督信仰或从盼望神学的角度,教会在公共化AI方面更需要着重的是「沟通协调型」的共善应用,而非目前在商业界大多数做的「利益加值型」的应用。也就是说,鼓励基督徒与世俗社会创造更多利用AI提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对话品质,实践基督信仰对于当代社会的改变力量。毕竟,我们的社会在迈向「去中心化」的后现代过程中,已经经历到越来越多因为族群、阶级或世代之间的价值观而有的冲突,甚至法律纠纷,正逐渐侵蚀瓦解许多当代社会有效运作所倚赖的共同价值[25]。以台湾教会最关心的家庭价值为例,过去十多年来(2012-)因为社会上对同性婚姻与性别平等教育议题的观念分歧,也曾经让教会内外相当动荡与对立,让不同世代与族群之间的对话变成特别困难,却又极为重要[26]。
也因此,我们可以发现AI对于大量非结构性资料的处理能力,特别是如今以ChatGPT为首的生成式AI,可能会更有助于让过往不同观点的资料可以充分的再利用,或者藉由「虚拟知识」(见注[8])来补充各族群所看不到的相异观点,应该有机会促进不同族群或利益当事人之间有更高品质的对话沟通。这是过往以硬体设备为基础的科学技术所无法达到的功能,也完全符合基督信仰爱神爱人的诫命,以及作世界和平之子的呼召。
4.「沟通协调型」AI的例子
这类「沟通协调型」的AI模型其实并不是新的,有些甚至已经在开发或是将要被实际应用。其中可能最为大众所熟知甚至也已经在使用的就是AI语音翻译的功能,已经可以作到直接用手机将使用者的A语言表达立刻翻译成B语言输出,让两个不同语言背景的使用者可以有更好的沟通与对话。只不过要作到这样的AI技术,显然仍然必须要靠如Google或OpenAI这类大型公司才可能将此技术商业化,降低成本负担的费用,成为众人可以使用的技术。
笔者此处补充另一个自己所主导开发的AI系统作为例子:AI辅助亲权裁判预测系统[27]。此模型的资料来源为台湾各地方法院家事法庭的离婚后亲权酌定裁判书,经过法律团队的专业标注资料来训练AI模型,可以用于在父母双方都有意愿争取亲权的情况下,预测法官裁判未成年子女的亲权归属。目前最新的版本[28]已经有功能上的更新而更符合「可信赖的AI」[29]。预期在实际使用时,可以藉由第三方(如家事调解员)的协助,让有亲权争议的父母双方可以根据AI所展现出来,藉由过往法官裁判的结果来预测他们对孩子的监护权归属,应该能促进双方提早作好准备,积极作庭外和解,减少对簿公堂、避免大量诉讼费用、减少在法庭中互告时对家庭更大的伤害,更可能减少法官案件积累的压力[30]。这种多元共赢的模式若要大规模实现,几乎只能靠AI来协助。但是当然还需要其他相关配套来作更好的发挥,减少对AI不必要的误解或错误的使用。
五、教会界可以参与的作法
在这种「AI公共化」的脉络下,笔者建议以下几个面向可以有更具体的作法或推动。
1.提升素养:
AI所领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三次不同,不再是依附于物理定律的工业产值,而是藉由大数据与高度模拟能力而创造的品质提升,当然也有许多相应的困难与隐忧是不可以轻忽的。但是总的而言,我们的下一代是AI世代的原住民,从一出生或很小就已经熟悉这样的虚拟环境,因此更需要积极培养辨识的能力,具备知道该如何善于利用却不被捆绑的AI素养。这部分教会界可以与社会或教育体系同步进行,并引入信仰的元素与思辨来提升相关的内涵。目前台湾教会已经至少有两本以「AI与信仰」为主题的书籍让基督徒更多了解[31,32],虽不算多也是个开始。
2.鼓励使用:
任何AI技术都必须被充分使用才能优化其效能。教会可以鼓励更多有此志向的基督徒投入相关领域的发展,特别可以与社福团体合作,积极将那些有助于族群沟通、世代连结、政策对话或弱势关怀的服务导入AI相关的应用。由于AI的应用是受到资料所主导,而其训练资料又主要来自于应用场域。所以越多的应用就越增加其效能,逐渐透过使用场域的开发,才转化教会界目前被动的角色,成为对AI未来发展有主导权的地位。
3.创新发想:
除了鼓励使用现成或已经商业化的AI软体来简化教会服事以外,教会牧者可以鼓励基督徒更多发想可能应用的领域,藉由新的创意来主导未来AI开发的方向。举例来说,生成式AI最适合应用在各种创意发想的情境,不太需要过度追求正确细致的表达,就可以应用于教会美编海报的设计、文案的创作、音乐的创作、影片的生成、活动的设计或各种圣经文化与教会历史之间的对话[31],帮助基督徒更多了解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或其他族群的需求。
4.政策参与:
目前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建立AI相关的法制环境,希望能在不阻碍健康发展或公平竞争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限制相关的开发与应用,以确保民众的隐私不会受到侵犯、自由不会受到架空、行动不会受到监视、资讯不会受到变造、舆论不会被恶意误导等等。这部分教会界应该积极鼓励专业基督徒代为发声,例如在信仰自由、道德伦理、家庭教育、弱势关怀、宗教平等许多相关范畴可以有更多着墨,让社会看见教会对AI的应用并不缺席,并且能够提出发人省思的质疑或积极可行的建议。
5.挑战传统:
最后,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末世论都不可避免的会让信徒再次反省个人与上帝的关系或信仰核心的价值。因此在这个AI洪流将要冲刷洗卷的当代社会,教会牧者与基督徒也当然需要藉此重新反思信仰生活中哪些部份可能徒具形式,无法抵挡AI所可能产生的虚拟效果,但又有哪些部份是真正不可少的(通常都不是外显的活动或表达),该如何强调或提升。这些都是与AI发展有关的公共神学所需要积极面对的议题,也必然会对于教会内部的传统提出重要的挑战。毕竟所谓的「属灵」,若褪去了表达的激情或僵化的术语(假设AI都可以模拟),那到底还剩下些甚么?
六、结论
以上简要从盼望神学的观点来审视当前AI末世的现象,希望能从盼望神学相较于传统末世论的差异处,来对照出当今教会界可以如何用比较不同于世俗社会但是又符合上帝心意的方式来回应AI末世的到来。而笔者相信,如果更多基督徒与教会牧者开始思考此处所提出盼望神学支持的「公共化AI」的方向,的确有可能让教会在这个AI末世中扮演一个特殊且重要的角色:协助政府、社会与各族群间更多沟通与对话。毕竟基督教会是被主耶稣呼召要在这事上做他的见证者,是和平之子。因此,在面对常有多元族群或不同价值观冲突的当代社会,基督徒的大使命不会只藉由带人信主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更积极影响文化、参与公共议题来回应时代与人心的需求。这样基督徒也就不会落入盲目担忧「AI末日」或把自己关入不谙世事的属灵同温层,反而可以更积极的回应上帝,实践那个真正从永恒而来对当代基督徒的确切呼召,积极盼望那真正的末日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