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与神话给我们黑暗人生带来亮光

【作者:徐敏雄自我与社会的对话 2024.09.29



图片提供/123RF


我从捷运古亭站出来,走到学校的路上会经过两家房屋仲介公司,其中一家公司贴了一张徵人海报是这样写的:「改变未来,就是现在」。

我站在海报前想了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好像是说:「如果现在加入他们公司,未来前景就会更好」。换言之,努力改变现在,未来就/才会更好!

确实!相信没有人会否认努力当下的重要性,所以从小到大我们经常被教导「现在影响未来」。但我也很喜爱德国盼望神学家J. Moltmann所说「未来引导现在」的概念:尚未发生的「盼望」,不仅可以指引我们当下困境人生方向,更可能引发源源不绝的行动力。

「盼望」是什么?盼望就是向还没有发生的未来眺望,殷切期待我们很想要却还没看见的人事物,有朝一日能真正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但既然什么都没看见,如何能给我们带来生命的盼望与动力?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靠「相信」或「信心」,因为唯有我们心里坚定相信某件人事物很可能、甚至必然发生,才可能产生殷切期待的「盼望」与力量!

就像我在脸书经常分享到的,高中和大学时期的人际疏离与茫然,让我常有强烈的孤单、无助、茫然和被遗弃感;但也就是在搞不清楚的伤痛之中,我用未来渴望成为一个「陪伴学生成长的大学老师」或「有能力设计深入交流人际连结方案的社工师」,这两个盼望所衍生的生活故事想像,给我创造持续提升核心能力的强烈动机。

所以「人与人应该有更真诚且深入的信任连结」的坚信,给我在痛苦与茫然的青年阶段带来渴望成为「老师」和「社工师」的生活故事想像;而这两个角色的美好盼望,又回过头指导深处困顿中的自己学习认识并接纳自己,一点一滴累积成为「老师」和「社工师」的能力。

也因为这样,在我31岁成为专职老师以前,几乎都是处于「半成品」或「拼装车」的混乱状态;甚至时至今日,我也还得藉由询问学生持续调整自己对待他们的态度与策略。相信到退休的那一天,这份盼望都会是我面对教学挫折和恐惧的重要动力来源。

事实上,生活世界里包括前几天我在脸书跟大家极力推荐的治愈系日剧《周日晚上左右》、经典动漫《约定的梦幻岛》、《葬送的芙莉莲》和《排球少年》,以及畅销寓言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等等,都是能给我们当前困境创造无限想像盼望的故事与神话的具体案例。

就像存在主义哲学家Rollo May,一直很重视「神话」对人类「盼望」的影响力。因为生活在科技与理性高度发展的世界,神话经常被等同于愚昧、落后、迷信、甚至不屑一顾的同义词。但在Rollo May眼中,「神话」却是每个人赋予自己客观生命主观意义的重要元素与方式。

特别是面对找不到原因的苦难事件,Rollo May认为唯有透过神话提供的因果关系或未来盼望,人们才能跳脱缺乏意义和人生方向的无力感,从过度焦虑的苦闷中解放出来。所以许多助人工作者会鼓励服务的对象,认真找寻、建立自己的神话,无论这些神话是来自宗教、自由联想或幻想,神话都能为苦难或茫然中的人指引一条创新之路。

Rollo May甚至认为,神话像一个房子的梁柱,外表虽然看不到,却是支撑房屋结构稳妥所不可或缺的。就像德雷莎修女不可能减轻加尔各答的重大苦难,史怀哲也没能减缓非洲的瘟疫,但这些人仍是神话穹苍中闪亮的星星,使人们相信茫然的人生或悲惨的世界中依旧有值得自己认同的价值理想及期待表人物存在。

最后,我想用宋泉盛《古早古早有故事》书中的一段话,来做个小结:

「在绝望无助时,除了讲故事,还有什么呢?当我们不知所措时,讲故事不是能够让我们重拾信心与希望吗?碰到个人或是国家危机时,分享故事不是能帮助我们将危机变成转机吗?故事中的历史指引我们方向。故事中的幽默赋予我们勇气。故事中的希望增添我们力量去面对未来,在黑暗之中,故事成为照亮前方道路的亮光」。




参考资料:

林鸿信(2018)。《莫特曼神学》。校园。

宋泉盛(2017)。《古早古早有故事:故事神学》(陈姵如译)。台湾教会公报社。

May, R.(2003)。《哭喊神话》(朱侃如译)。立绪。

◎ about 徐敏雄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