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与网路

【作者:陈凤翔科技生活 2004.06.06


随着网路科技的普及,「网路事工」渐渐成为教会机构事工里重要的一环。然而「网路事工」或可因着电脑「行政管理」与「传播媒体」的两大特质,分为「交谊」、「教育」、「服务」、「传道」与「崇拜」五大部分,较容易讨论。

就「交谊」而言,透过电脑的文字、影音输送,会友之间是可以发展出另一种超时空的团契关系。在过去,会友之间的互动,就是得定时、定点。好比祷告会是每个星期三的晚上七点到九点。一定要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才能参与祷告会。但是若有网路祷告会,就比较不受严格的时空所限制。带领者在星期三将祷告大纲与项目放上去,会友们只需要在下一个星期三之前,挑一个自己方便的时间上网去祷告。或用语音功能留下、或用文字写下自己祷告词。

另外,也是电脑网路这种超越时空的限制,交谊也就打破地方教会区域的限制。就像台北和平长老会有个宣教关怀团契http://hpmission.fhl.net/。他们设置一个宣教关怀网。透过网路与该教会出身的传道人联系,参与关心他们的宣教事工,也透过网路与国内外会友联系。从和平长老会出去的传道人一堆。有些人就是投入一般的教会事工,有人则从事医疗传道、学生福音工作、聋友事工,还有的是从事乡村福音、神学教育、文字事工、网路事工,甚至少数民族……。网路上,都可以看到大家的近况,婚丧喜庆、生老病死。大家仍是可以透过网路嘘寒问暖,彼此打气。久久一次,办个「回娘家」(回母会)聚会,情谊永存。和平长老会从实体设施看起来就是小小的一间,但是透过电脑网路,和平长老会却是大得不得了。虽然彼此的会籍可能已经不是隶属和平长老会,但是心里都还是和平长老会。

就「教育」而言,牧长、教师的资料,无论是声音、文字、或影像,都可以不断地累积在电脑里面。好比讲道、或查经班的资料,可以整理成文字上网、或整个影音录制上网,让因故一两次没有办法参与的会友,也跟得上进度。

就「服务」而言,网路的匿名效果使人们容易表达个体软弱,因此易于做安慰关怀人心的工作。好比,家暴、受色情捆绑,各种社会阴暗的问题,比较容易透过网路进行谘询协谈。也有教会想到牧长也有许多心灵垃圾需要倾倒,想要做一个「关心传道人」的网站,让牧师也有个可以发泄情绪、表达不满、承认软弱的园地。

就「传道」而言,宣扬福音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透过网路、向众人见证上帝。不过关于这个部分,也就是所谓的「网路福音事工」,复杂度就高多了。以一个静态的网页来举例,简单的说,相当于一份单张或周报。然而单张或周报怎样能发挥效果?文字内容必须能发人深省、美术设计要引人入胜,至少就需要两种专业人士(文字工作者、美术设计者)的结合,才能发挥足够的效果。接着是怎样发出去,让人拿到这份单张或周报,又是一种广告行销的学问在里头。

若是网页是动态,那就相当于搞个福音电视节目企画,所动用到的人力、物力、财力又更加庞大。若是谈到网路互动性高的虚拟社群,则又是另一门经营的学问。最后,这些网站也必须有稳定与成熟的平台支撑,不能三不五时当机、被骇客入侵,致使人们无法上网。

就「崇拜」而言,因着网路频宽大幅增加,这几年即将进入「光纤到府」的时候,视讯会议趋于成熟。一般的崇拜、团契聚会透过网路祷告,都不成问题。比较大的问题出在施行圣礼(圣餐与洗礼)的部分。然而关于洗礼,只需要施洗者与受洗者在同一个时空,其他的观礼者,倒是可以透过网路视讯会议参与。而圣餐只需每个视讯会议的小团体里面都有牧师,还是可以进行。

网路科技发展,不过是这十几、二十年的事情。它怎样影响这一代人的生活模式,也就怎样影响教会生态、信徒互动的模式。然而,并没有人可以与真实世界切断关系,完全活在虚拟的网路世界,那么我们可以认为未来也不太可能有完全虚拟的网路教会存在。事实上,目前各地的网路事工发展多年到现在,很少有从虚拟世界中直接凝聚人们产生的团契,比较多见的是既有的教会或团契,利用网路,拓展其影响力出去。也就是人们习性上可能永远无法接受纯粹虚拟的网路团契或网路教会,人们总是需要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就像网路上有一堆文章、消息可阅读,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看报纸、享受翻书的乐趣,那种真实世界的生活质感。

因此无论这个世界是如何的变动、社会环境如何地变更,我们可以认为网路科技不过是个新兴工具,其功能是延伸拓展人们的真实世界,让人们多一个虚拟的世界、多一个管道来生活着。

欢迎参观 TechForum与其他人对话
如欲参与讨论,请先至 信望爱 WebBBS 注册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