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大拉抹香膏》(The Ointment of the Magdalene),詹姆士・迪索(James Tissot),1886-1894年。(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曾经有个人询问耶稣,律法的诫命中何者为大?人子引用旧约回答:「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命记6章5节)并在「爱人如己」之后,指明其中相当重要的意义:「这是律法和先知的总纲。」(马太福音22章36-40节)这意味着向来让人联想起公义、教条的律法,最为核心的却是人们朗朗上口的爱;使徒又加以补充,两者不但不相悖,而且相合(罗马书13章9节、加拉太书5章14节)。
两个盲点
若有人认为律法和爱相悖相斥,那么致少反映了两个盲点,其一是我们对神藉着摩西所传的律法并不熟悉,或因新约恩典的缘故持否定态度。我们当中少有人知道摩西律法蕴含了许多直到今日仍让人叹服、难以望其项背的要求,如对穷苦人的慈怜(利未记23章22节)以及新婚者的体恤(申命记24章5节),逃城本身更反映出对例外事件的处理原则(民数记35章),就是对今日政治不正确的奴隶,也有相当宽宥的规定(申命记15章),对王权的约制乃是对全民权益的保障(申命记17章14-20节),凡此种种,都显出神向着属他子民的心意。是的,我们固然无法靠着律法得以称义,但我们仍不能否定律法仍是圣洁、公义,是神藉着摩西传给人的(约翰福音1章17节)。
另外一个盲点,是我们对「爱」这个主题的认识,并不是以圣经为基础。这个极为重要的真理,已然被这个世界扭曲、误用,虽然部分性质仍与圣经所论及的「爱」有些重叠,但整体来说,这世界宣扬的爱不仅在对象、范围方面渺小得可悲可怜,人们对「爱」的认知与占有、放纵情欲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异。而遗憾的是,我们竟不假思索地以为彼此使用同样的语汇,传达的就是同样的意涵。当然今日基督教也不只有这个主题遭到变更,荦荦大者如「信心」、「福音」,皆有了新的解释,凡此种种都让今日基督教有了截然不同的风格,迥异于臣服于古旧十架之下的基督身体,这新的样貌无疑地将让历代圣徒感到陌生。
古老的诗歌
有些诗歌仍然本着圣经启示、保留了纯正的道理,坚守在诗歌本的一页,等候着有人同感一灵,同颂共鸣。美国作家伊丽莎白.普罗蒂丝(Elizabeth Prentiss,1818-1878年)作词、威廉.霍华德.杜安(William Howard Doane,1832-1916年)作曲的〈愿我能愈爱祢,我主基督〉(More love to thee, O Christ)这首诗歌,激发我们省思这最大的诫命。
首先吸引我们的是「愿我能愈疼祢,我主基督」,这不仅是对基督的爱慕,更提醒我们基督徒成圣的道路、生命乃是个过程,对真理的领略也是渐进的。
同样地,对主的爱也有不同,相比于人子舍命的爱,我们的爱乃是会逐渐累积而深入,初信主的人与在基督里成熟者对主的爱,有所差异诚属自然,只是我们在基督里蒙恩的,总盼望能够「恳求无离,愈久能愈疼祢」。
爱大赦免也大?
论到我们对主的爱,和合本路加福音有个标题很感人「爱大赦免也大」,好像说我们多爱主,就多蒙赦免。然而就内文、顺序、因果而言却不是如此,这个标题刚好与内文是相反的,乃是「赦免多,爱多」。我们之所以爱主,乃是因主先爱我们(约翰一书4章19节),先立下了赦罪之恩,不堪的我们得了这极大的爱、蒙了这不配的赦免,一如使徒深愿我们所明白的(以弗所书3章18节)。所以我们虽然表明「早我擒住世间,安乐得意」,虽然同意「世间虽有艰苦、忧闷、烦扰」,虽然承认「气力衰弱,吟诗细声」,却因所得的恩、所蒙的爱,藉〈愿我能愈爱祢,我主基督〉这首诗歌表白爱主的心,且深愿爱主更深。
〈愿我能愈爱祢,我主基督〉(台语)
1.愿我能愈爱祢,我主基督,
跪落祈祷谦卑,求祢赐福,
我心恳求无离,愈久能愈爱祢,
能愈爱祢,能愈爱祢。
2.昔我擒住世间,安乐得意,
今我愿放各项,专心寻祢,
儆醒祈祷无离,愈久能愈爱祢,
能愈爱祢,能愈爱祢。
3.世间虽有艰苦,忧闷烦恼,
义人有主可靠,欢喜赞美,
我心吟诗无离,愈久能愈爱祢,
能愈爱祢,能愈爱祢。
4.虽莽气力衰弱,吟诗细声,
我心犹原勇敢,跟祢来行,
迫切祈祷无离,愈久能愈爱祢,
能愈爱祢,能愈爱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