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生命中的主角

【作者:游老老猫虎家族 2003.09.14


――从三位一体看二人一体,谈婚姻中的自我定位

每一个故事、小说、电影中一定会有主角与配角。主角是整个故事的焦点,配角是主角身边的人物,穿插在一旁,把主角衬托得更出色。要是配角反宾为主,抢了主角的光彩,霸占了主角的戏,相信没有人会喜欢这个故事,更没有人会欣赏这个讨人厌的配角。

一生一次的机会

每个人人生只有一次,
每个人应当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身边的人则是自己生命中的配角,
自己则是别人生命中的配角。

美国的着名小说家马克吐温(Mark Twin)笔下的两个小调皮汤姆与哈克分别在两本书中各为主角。在汤姆是主角的书中,哈克永远是配角;到了哈克当主角的书中,调皮捣蛋的汤姆就规规矩矩地演好他配角的角色。

要是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了,天下不但太平,而且家家有美满婚姻,户户有快乐亲情。可惜的是,多半的人不但要在自己的生命中做主角,也要在别人的生活中做主角,问题就从这里开始了。

捞过界的主角

许多的夫妻关系不能维持,很大的一个因素是先生或妻子一直想做配偶生命中的主角:「你怎么会不喜欢….」,「你应当….」,「你就听我的…」;许多的亲子关系不佳,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父母占据了子女生命中主角的位置:「宝贝,我知道你是喜欢音乐的,快好好练琴…」,「我看你将来当医生最合适,既无经济的顾虑(…又可奉养双亲、光宗耀祖)」

做先生的在自己的生命中应当是主角,而且要演好主角的戏,也就是说发挥先生生命的特质与尽到先生的职守,妻子在先生的生命中扮演的是配角,为的是帮助先生尽情发挥他男性与丈夫的角色;同样的,妻子在自己的生命中也是主角,并有配角的先生协助,充分展现女性与太太的本色。红男绿女、一夫一妻、色彩鲜艳、角色分明,多好的组合。然而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让许多的夫妻陷入长期抗战之中呢?

角色混淆不清

用现代最流行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理疆界」的问题(注);用土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角色混淆」的关系。不要以为这种事只会发生在「占有欲强」或是心理有问题的人身上,这种问题发生在「好心人」身上的机会更多,而且是天天在发生,害得周遭的人苦不堪言,又不知如何「申诉」,因为「我都是为你好,你还要怎么样」。

这个道理老老一直到结婚好久好久以后才明白。老老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坏人(当然是在自己眼中),甚至以热心公益,好帮人忙自居。总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老爱帮人出主意。既然是「好意」,又是「高见」,别人理当然有「接受」老老意见的义务了。

害人不浅的谬误

话说自从结婚以后,老老比婚前忙多了,不但要顾自己的事,还要顾别人(磨刀石)的事,圣经上不是说丈夫要爱妻子,为妻子「舍己」吗?老老就开始「拼命」(误解舍命为拼命)告诉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凡事我觉得好或认为是对的就希望她也和我认同。比方说,老老喜欢去五金店逛逛,也要磨刀石陪我去,「享受」欣赏铜铁木头建材的乐趣;对于她爱逛大卖场就百思不解,认为是浪费时间(一直到发觉她有买到物超所值东西的恩赐时,才逐渐改变了我的想法。)她又不爱吃笋,对我而言,这简直是人生意义打了对折。

结婚近廿五年的过程中,我们不知有多少意见与看法的不同,在彼此沟通与学习的当中,发现一件事实。过去被教导「夫妻二人成为一体」的意义是「没有自己,只有对方」,或是「没有自己,一切只有二人一体」。再加上赵元任先生的「你侬我侬」中的「将你我打破,和在一起,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如诗意境,就让天下夫妻着了道了。完全放弃自己,一心就为对方,听起来很美,很「属灵」,其实「害人不浅」。等量的红色加上绿色混合以后就是标准的「灰色」,夫妻二人各持一半,不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是我等于你,你等于我,你我没有区别。有谁真的期望这样的婚姻?



「一体」的定位

我们信的神是「三位一体」的神,是「一体」,却也是「三位」。圣父、圣子、圣灵同等、同尊、同荣,有完全分开的「位格」,有清楚独立的「思想」,有明显不同的「使命」,却又完全彼此相属,合而为一。显而易见的,「三位一体」的定位,不是在三位都「没有自己」的前提下,而是建立在三个位格都很清楚而又完全相属的架构上。我们既然有了「三位一体」的完美模式,就来看看「二人成为一体」的婚姻关系又该如何。目前出问题的关系定位大多是「要改变对方」、「没你没我,只有我们」。

许多夫妻在婚姻的初期大多都有「要改变对方,向自己靠拢」的尝试,相信也遇到困难,不得不放弃;若至今还未放弃就变成了漫画家朱德庸先生笔下「双响炮」中的老夫妻「相安不得,求生也难」的苦涩境界;至于「没你没我,只有我们」的天真想法多发生在基督徒夫妻之间,为了完成「成为一体」,而「舍己」(其实是弃己)。根据老老的观察,似乎尚未看到真正成功的见证。

零加零等于零的空泛

老老请大家跳出「属灵高调」的框框,用心想想。如果没有我,也没有你,就是零加灵的「二人一体」还是零,这是什么夫妻?每个人都是存在的,神把个性、喜好、恩赐已经给了我们,是不可能抹杀,视而不见的。要完全撇弃自我,就好像两人去餐馆吃饭,先生定意要让妻子点她想吃的菜,妻子要取悦先生执意要先生来点。如次来来回回,两个人必定饿死在餐馆里。解决的方法是,夫妻各点自己喜欢的,既能享受到自己想吃的,又能学习欣赏配偶的喜好,不就皆大欢喜了?

对于两个「执意」(属灵坚持的捆绑)要放弃自己的夫妻是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婚姻的。老老见过不少有如此观念的夫妇,甚至在教会中传播教导类似想法的,他们的婚姻并不真正理想,活在「属灵乌托邦」中,是不会有结果的。唯有两个各自定位清楚的男女,在明白「成为一体」真义的情况下才能经营出健康美满的婚姻。

合一的真义

换句话说,要经营出健康的婚姻,先要对真理中婚姻的定义有清楚的了解。「成为一体」成功的前提是由两个健康的人所结合,合一不是「合某一个人的意」,也不是两个属「零」的合并。合一是两人因着对神的委身,因在真理上长进,使得二人奠基在圣经的价值观逐渐靠拢,以致在主里真实地合一;也因灵命长进,就更加清楚自己的生命特质与路向,藉着自己主动开发与配偶的协助,达成神所托付的使命。无论是在夫妻关系,亲子培育,教会服事,宣教外展上都能各按其职进上本份。

使徒保罗也说「我们就成了一台戏」,不能每个人都是主角,也不能都是配角;而是在自己的生命中是主角,在别人的生命中做好配角。当然演戏要有舞台、剧本与导演,舞台是圣父所搭,剧本是圣子所写,导演由圣灵来担纲。只要知道舞台在哪里,熟读剧本看台词,遵从导演的指示,好戏就可以开锣了。


注:(节录自 信望爱阅读 2003/2/6, 作者:李慧洁http://fhl.net/main/reading/reading542221.html) 『让我们先搞清楚心理界线到底指的是什么:「就像拥有住家的人一定会在自己土地的四周建造有形的地界一样,我们也必须在生活上设立心理上、肉体上、情感上、灵性上的界线,来帮助我们分辨什么是我们的责任,又什么不是。」(p34) 心理界线可以帮忙厘清责任与主权之间的混淆。

「许多一心一意想要事奉主的基督徒常陷入迷惑不解的挣扎当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设立界线才算是合乎圣经的教导。」(p34) 而这本书正是要帮助你「如何利用合乎圣经教导的界线,来完成神在他儿女身上所希望成就的关系与计画。」(p35)

  心理界线清楚的人通常很有原则而且乐于给予,而且一开始就能够让人认识这些部份,在清楚的界线之内双方互动愉快。然而,界线不清楚的人却往往是别人口中所谓的「滥好人」或是「吝于付出的人」,前者是界线太松弛,担心说「不」会伤害到别人的情感,或破坏关系;后者是界线太严谨,因为之前吃过别人的亏,而在各方面划地自限,成为无法给予也难以接收的人。另外还有「操控者」的存在,他们喜欢侵犯别人的界线,以上种种问题往往跟早年的经验与父母的教育方式脱不了关系。』

about 游老老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