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敏雄 2003.11.30
水果蓝来信:
读高中的时后,身边的同学总是强调我有个很大的缺点〈脱线〉,使我很失望无法肯定自己,希望如果我是别人就好了,常常想法很负面很少注意到自己的优点。
敏雄的回覆:
其实水果蓝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在先前许多文章中或多或少有提到一些了,但是我相信这个问题既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说得清楚,也不可能在短期间学会的,而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底下我所提出的参考意见也很可能只能满足水果蓝的部分需求,不足的部分期盼有更多热心的网友一同来思考、分享!
曾经有一次在信箱里收到名为「如何喜欢自己」的文章,这篇文章中提到「伪装让人失去真我,而讨好别人,最终并不能赢得人们衷心的喜爱。没有人能确切明白自己是不是真的受人欢迎,可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你是不是喜欢自己?……要让别人真正喜欢你,就要让自己培养喜欢自己的特质。」
接着,该篇文章提出了八项能够促进自我喜爱的方式:学习一个人独处的方法、 必须将每个人当成不同的个体(不抱持先入为主的印象,学习认识别人的独特性)、挖掘属于自己的快乐泉源、不要讽刺别人、坚持对自己很重要的事、学习以正确的方法表达内心深处感情、学习关怀朋友、建立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不需要模仿别人,也不必要扭曲自己。
对于这篇文章作者所引述心理学家观点,基本上我都是抱持肯定的态度,也相信这些观念大家应该都有。在此我想提出另外一个「社会学」的观点给大家参考。
正如前面那篇文章提到的,很多人认为喜欢自己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不用逢迎献媚讨好别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这句话部分对,也部分不对。因为,所有人们的价值观与自我价值判准,事实上都是从外在生活环境而来,这在我先前许多文章中已经提到过,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
既然所有人的价值观和自我判断的标准都是来自社会环境,那么与社会环境中他人取得一个和谐关系便是建立积极正向自我认同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其实都是不同生活场域中「角色认同」的展现,大家或许可以想想,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是不是都是在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形成的。
例如:在家里我们扮演儿女、父母、手足的角色,在学校我们扮演学生的角色、在职场上我们扮演同事或老板的角色、在社区里我们扮演邻里的角色、在整个国家里我们扮演公民的角色…….。这时候,只有当我们认同所处的生活场域(亦即家庭、学校、职场、社区、国家……),喜爱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频繁互动的人,我们才有可能形成积极正向的角色认同,而这份角色认同也就是自我认同。
大家可以想想看,有没有可能我们一方面讨厌自己的家庭却高兴地向他人说我是一个快乐的父母或儿女、既讨厌自己念的学校又以成为该校学生为荣、天天批评工作场所中的种种又乐于作一个劳动者、嫌恶自己的社区或邻里而又觉得自己的居住环境很优质……。相信多数人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为所有人的「自我认同」必然紧紧扣住「角色认同」,而任何人的「角色认同」又一定得形成于各式各样的「生活场域」。因此,我才会认为要「肯定自己、喜欢自己」,势必得和生活场域取得一个和谐关系,而这样的和谐关系是具有发展性和积极性的。
看到这儿,或许有读者会觉得奇怪,因为照我的说法似乎要喜欢自己、肯定自己,就得完全放弃自己的喜好或坚持,迎合环境的要求与期待?当然,我绝不是这个意思,我所谓「取得一个和谐关系」,是以「爱」为基础所发展出来的社会互动关系。在这样的原则底下,由于我们尽可能摒弃虚荣心去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才能与知识,同时也尽力包容别人的缺点,所以可能竖立的敌人自然会减少到最低。当他人感受得到我们友善的态度,而能够对我们同样给予友善的情谊时,我们的自我认同与价值感自然也会相对地提升起来。
如果我们透过时常的反省检讨,确认自己无论在「动机」或「行动策略」上都已尽全力持守「爱」的原则,但别人的反应与回馈却依然充满敌意,我想就像我在上周文章中提到的,我们依然可以给自己肯定,而不用过份去在意别人的眼光了。
总之,对于一般坊间所提到自我肯定、喜欢自己的论点我并不反对,也颇为肯定,只是在本周的文章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观点就是:唯有认同所处的生活场域、摒除虚荣心尽心善待身旁的人,才有可能拥有良善的社会关系,也才能建立积极正向的自我认同。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