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急涧山岚》

| | 成为粉丝 | | 转寄

带出果效的却是品格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听过斯托得令我最难忘的一次讲道,不是在万灵堂,不是在亚洲、非洲或拉丁美洲的特别聚会中,也不是在哪间教堂或神学院里。那一次,没有讲台,四周都是泥土,只有一块为了对他表示敬意,而特别预备的小小的棉毯;一个幽暗而摇摇欲坠的宅院中,四周都是炉灶,被煤烟熏得发黑的炉盆和简陋的房屋。斯托得就在这样的场所,向一小撮人讲道。

这个临时的讲道邀约,起因于一位在缅甸服事的圣公会传道人,他说:「下一次,斯托得若到印度的马德拉斯,可否请他去探望我年迈的母亲?」这位传道人在外地服事,离开老母亲甚远,没把握下次回家还能不能见到她,因她已经十分老迈。他又加上一些触动人心的描述:「家母已经十分衰弱,牙齿一颗一颗掉落。」

在安排下一趟的马德拉斯行程时,斯托得就真的把手边那不甚详尽的地址资料带着。与其说是地址,更不如说是邻近区域大概的描述;我们便这样出发,要去寻找那名老妪。花了几个钟头,上上下下走过许多贫民窟和建筑后,我们终于来到老妇人的屋前。她好不容易才从暗处出现,看来弱不禁风,牙齿几乎全都掉光了,但仍因斯托得的到来,喜极而泣。

她跪在斯托得脚前,亲吻他的双足,然后透过口译和斯托得交谈了几分钟。她请斯托得给予一些祝福的话语,斯托得答应了,立刻有人递来一块棉毯,斯托得祷告后,便开始短讲。

他使用非常简单而清晰的词汇,语调充满温暖与尊严,带着个人特有的把握与亲切,讲着约翰福音三章十六节。眼前这位讲员,经常在聚光灯下向数百上千人讲道,当中有各类族群、语言、国籍,要求极高的知识水准和丰富的内容。此刻,却在阴暗的角落,向一名老妪和她的几位邻舍讲道。

做为他的研究助理,我何其有幸陪伴斯托得这一趟印度与孟加拉之旅;既见过万众瞩目的传道人斯托得,也看到眼前暗室中几乎无以辨认的牧者斯托得。令我至今难忘的,便是斯托得的表里如一,在两种场所,对基督都同样忠贞。斯托得只是单纯想服事一位缅甸传道人在印度的寡母,来表达爱邻如己;斯托所做的,是为了达成一个人的单纯心愿;但是,要实践它,却必须坚定持守个人的信念。这意谓着你即使不在众人之前,依然是同一个人,服事着同一位主。

我第一次遇见斯托得,是二十三岁,参加美国校园团契的尔巴拿宣道大会时。那一周,最吸引我的时段便是斯托得主持的问题解答。尔巴拿的数千名与会者,其中数百人济济一堂,听这个非正式Q & A时间。我深深被他回答问题时的谦逊和清晰所震撼,还有,他对圣经的了若指掌,以及不时自我调侃的幽默。

有一度,一位神学生提出一个冗长又罗嗦的问题,间中还迸出好几个多音节的神学词汇。斯托得先请他逐一定义他所用的每个字,然后,再简要地复述他的问题。显然这令这位神学生颇为尴尬。不过,他还是按斯托得的要求做了。接着斯托得便简单扼要又清楚地回答了他的问题。虽然我当时从未接触过斯托得,这段对话已令我隐约感受到后来我所体验到的、他的个人特质:力求明确清晰、对理性的把握与坚持,以及讲求成效。斯托得在鼓励别人展现这些特质时,也会以身作则,展现这些特质。

他展现的能力与成效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更令我感动并受到激励的,是他的品格。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真如外表看起来的那个样子吗?他是如何办到的?好几年后,站在印度那个幽暗的院子里,我想起尔巴拿那段Q & A的时刻。斯托得的生命和事奉表里如一,显然不只在讲台上,下了台亦复如此。他在公众面前流露的谦逊与真诚的敬虔,在私下并无二致。斯托得追求的就是,以同一种生命来事奉同一位主。

我后来成为他的研究助理时,刚从神学院毕业,也还年轻,但已十分清楚:神固然赐人「工作的恩赐」,但真正能带出果效的却是品格,也就是圣灵的果子。事奉恩赐、孚众望、知名度、魅力及聪颖,这些都很有影响力――事实上,已经是过度影响了;但存到永恒、能为主结出永恒的果子的,却不是那些在群众面前流露的能力所能达成的。更大的见证能力,反而是那未能言明的品格。这才是吸引人归向耶稣的因素,也才是成为耶稣真门徒的意思。

斯托得这段「登毯宝训」最令我难忘,因为这是他亲身见证传讲的道。他的属灵生命固然带着他去到印度,去主领一连串的课程,去向一群重要的领袖传讲重要的信息。但带着他去到那个幽暗院子的,却是他的品格。那一篇讲道的影响力,不是来自他的学位、他的成就、他的荣耀光环,而是因为他体尝到神的美善,要跟那位在基督裏的老妪分享这份美善,使她也可获得祝福。斯托得的生活境遇,和这名老妪的境遇大相迳庭,但他们所共同拥有的,更为重要;对此,他们俩人都十分了然。

我认识斯托得的过去这三十年,不用说,我也曾把他放在显微镜下细察深究,一如所有的心灵导师常会碰到的。我会在心中摔跤;由于不同的经历、文化或世代、而对事物看法不一时,挣扎着要同意他或反对他,选择他或放弃他。我对人的推理能力,没有像斯托得那么有信心,也无法像斯托得作到那么严谨的自律。我透过属灵的镜片,所看见的事物,无法像斯托得那么清晰。如今想来,那就是一种殊异,而非分歧;而持续能吸引我的、便是斯托得的生命香气――在耶稣基督的爱中成熟、受吸引,而结出能荣耀神的果子。斯托得就愈发令我折服,我们的关系愈形深刻。

我刚刚接触基督教信仰时,最令我害怕的就是,我的生活好像会愈来愈限缩,而不是愈来愈宽广――愈来愈少喜好、快乐、创意、惊奇及尝试各样事物的机会……等。而我接触到的牧长,在道成肉身的追求上,似乎也在证明这一点。但是当我上了大学,信了基督之后,我发现正好相反,耶稣能拯救我们脱离这种限缩的生活。

我在马德拉斯时,也想起这一点来。当斯托得站在那儿讲道时,我遥想起自己出生长大的过程,如今我在一名牧师手下工作,他所拥有的异象,是普世全球性的,却以他的品格和行动来向我彰显:成为耶稣的门徒意谓着在智慧与爱心、在谦逊与盼望上都要成长。斯托得所怀抱与事奉的范围,不是某个教区。他个人体会到的福音不是为了私人独享,福音的独特就是为了它的普世性而存在的。

斯托得也引导我进入第三世界,不是当作一个对象,而是看成一个家庭。他的心胸远比他出身的上流社会和精英教育更宽阔。他每日的生活流露出一种活泼的、普世弟兄姊妹所共有的基督的生命力。他每日的祷告生活就好像一名站在一个大家族旁,眼见它庞大、急迫的需要,而为它迫切祈求的人。我曾接触来自世界许多地区、文化的主内肢体,我们在耶稣基督里有共同的核心,心灵也一起成长;这都是因为我们的弟兄,斯托得。

斯托得在马德拉斯那一次讲道所教导我的,也是这三十年他所教导我的。神如此爱着世人,所以赐下他的儿子,来重整、拓广我们的胸怀与生命。我们的主和救主耶稣基督独一的福音,使我们不得不对于神认识更深、更广,也对于我们在基督里与我们不同的弟兄姊妹,和地上所有的邻舍,认识更深、更广。爱我们的神,按他的旨意带领我们至世界各地,使我们能为着神的荣耀,而传扬这能翻转世界的爱。那一天,斯托得站在院中的地毯上讲道时我就明白了:斯托得只是在活出一个新的自己,一个学像基督的、更新的自己。

(本文原标题为《登毯宝训》,录自《斯托得教我们的事》,莱特编,校园书房出版社,2013七月出版。)
【斯托得学堂】
2011年七月27日斯托得牧师(Rev. John Stott)安息主怀。他长达一甲子(1945-2007)的服事生涯,留下许多重要影响,比如坚定相信理性思维(mind)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具体关怀各大洲的圣经教导事工。他的信念、着作和开创事工仍然回荡世间。

【作者简介】
马可.拉柏顿曾任斯托得早期的研究助理,后来成为加州伯克莱第一长老会的主任牧师。是美国斯托得事工的董事,现任加州富勒神学院欧吉维(Lloyd John Ogilvie)讲座的讲道学教授。

本专栏与《校园出版社《书飨》校园杂志》合作

【延伸阅读】:
◆斯托得,我们的安西教练――从「践行」谈《心意更新的教会》
当代的牧者,永远的园丁
美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