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星然 2022.02.13
《骇客任务:复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s)电影海报。
千呼万唤,在睽违18年后,《骇客任务》(Matrix。注1)终于推出了第4部《复活》了。
基督徒不宜太过自嗨
1999年上映的《骇客任务》第一部令人眼睛一亮:当时AI(人工智慧)、虚拟实境的概念都还很新鲜,但导演、编剧Wachowski很有创意地引领观众进入了一个未来元宇宙(Metaverse)的异想世界,完全颠覆空间概念,让人脑洞大开!
令人玩味的是,《骇客任务》不仅玩弄新鲜的虚拟科技,更善于拼贴古老的宗教符号。女主Trinity的名字意思是「三位一体」;人类最后的希望之城叫「锡安」;锡安城里有一艘航舰取名为「尼布甲尼撒」;特工Smith出场时开的车,车牌IS5416就是以赛亚书54章16节;先知Oracle预言里的the 「One」稍改字母排列就成了主人公的名字Neo(源自希腊文,就是New),意指那位要引入「新」时代的救世主;整个系列电影还花了相当篇幅讨论「自由意志」这个千古难题……。
一时间,《骇客任务》成为许多基督徒津津乐道的系列电影,就连神学院也开课,引用它来讨论流行文化中的信仰元素。我们坐在电影院和Neo一起服下红药丸,兴奋地以为自己瞥见了「空中掌权者」控制下的世界真相……当激情过后,平心而论《骇客任务》就是一部用宗教元素精心包装的科幻小说(SCI-FI),它的确有一些深入的哲学讨论,其用意并非为了阐述基督教神学立场,基督徒不宜太过自嗨,但乐见主流电影探索神学哲学的用心。
本文将从元宇宙里的数位正义切入,讨论《骇客任务》里的「政府」及道德规范,预定及自由意志的张力。文章后半部分享笔者对第4部《复活》的个人评价。
(这里需要提醒读者,本篇文章涉及的讨论,可能不易消化,而由剧情衍生出来的专有名词及概念,也许需要先看过电影,或上网自行脑补,才容易理解。)
从「数位正义」说起
最近听到一位朋友操作虚拟货币,被骇客入侵系统,偷走了价值不菲的比特币(bitcoin),不甘心的他另砸重金,雇用网路私家侦探,希望能找回被盗的比特币,结果这仍是血本无归的骗局。
虚拟世界刻意与政府法律脱勾,正是「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参士师记21:25)。为了去中心化和追求自由,元宇宙砍断了真实世界里的政府监管与法律辖制,无道德边界的新世界悄然誔生。
数位正义(Digital justice)绝对是元宇宙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可是在这里,何为正义?谁说了算?由谁来执行正义?谁设定网络安全的规范?
一个社会不可能长久存在于无政府状态,无论是真实或虚拟世界都不可行。多数社会赋予政府权柄来扮演立法及司法的重要角色,但要在虚拟世界设立政府,又似乎违背了它的初衷,这是元宇宙自身存在的悖论。
高度监管的元宇宙模型
《骇客任务》系列电影揭示了一个高度监管的元宇宙模型(matrix又译:矩阵),似乎预言了无政府状态之不可行,而它的监管者也是它的创造者——反客为主的AI。
矩阵里一切生存法则由AI设定,也由AI执行,其中左右大局重要的AI角色,包括第一代的矩阵架构师(Architect)、第三代矩阵的先知(Oracle)、第七代矩阵的心理分析师(Analyst)。
这些AI角色都在试图用不同的方式建构矩阵里的伦理道德,设定元宇宙社会里的游戏规则,甚至《骇客任务》里的AI可以做到辖制人类的心灵及思想。
《骇客任务》剧情自然是随当代社会思潮进化的!第一代的架构师AI是个冷血的统治者,他要求一种机械化的顺从,由统治者完全决定被统治者的人生,这种决定论的架构哲学,遭到人类大规模叛变,因此第一代的矩阵以失败告终。
随后的先知AI(Oracle)则是人性化多了,几经试验,AI发现只要给人类自由意志(其实是让他们觉得他们有自由意志),99%的人就会乖乖听话,那么他们只要专心对付像Neo、Morpheus这些1%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叛变者即可。
这个自由意志的哲学讨论,是整个系列里最经典的。
自由意志是绝对的吗?
人类的自由意志是绝对的吗?
《骇客任务》2藉着Merovingian的一句台词告诉了我们导演、编剧的想法:选择不过是个幻觉,是当权者和无权者之间建构的把戏(Choice is an illusion, created between those with power, and those without)。
第1部Neo选择吞下红药丸的决定,那是出于自由意志的决定吗?
哦!是的,Neo有自由选蓝药丸,但他必然不会如此选择。根据先知的「救世主」预言,Neo其实没有可能「不」选红药丸。
很烧脑吗?!
预定和自由意志之间必然存在某种无法妥协的张力,这个张力实实虚虚地贯穿在整个《骇客任务》电影系列里,很有深度地刺激观众思考。
导演、编剧Wachowski透过《骇客任务》告诉我们人类没有「绝对」的自由意志!人类寻寻觅觅,在浩瀚的元宇宙中追求无拘无束的绝对自由,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这个自由意志的论述在第1到第3部里已经充分展开,此议题在第4部《复活》中,并无新鲜观点,反而更加悲观!
复活了,然后呢?
第3部最后Neo 和Trinity为救赎人类壮烈犠牲,画下了受难史诗的句点,第4部名为《复活》,非常顺理成章。
本期待Wachowski能完成更深邃的受难复活的神哲学讨论,却没想到Wachowski让Neo和Trinity复活后,重操旧业,继续泡在矩阵里做电池,继续被操纵,自由意志只是一场梦。
第4部的复活开场,就让前面几部的救赎与悲壮,成了一个情何以堪的荒谬笑话,也令所有等待的剧迷震惊!
透过心理分析师(Analyst)的角色,AI让Neo相信他的前世今生一切残存的记忆不过是出于某种精神疾病的幻觉,他开的处方,当然就是「蓝药丸」。
第4部《复活》剧情其实很「存在主义」!
Neo从充满黏液的发电池醒来,就只是为了追求真我,做自己!他对救赎人类没有兴趣,只想扮演寻找真爱的痴心汉,第4部的痴心程度堪比金庸小说里的段誉,他不太在乎别人的死活,只要Trinity回来,《复活》至此完全失去前3集的波澜壮阔。
而Trinity在新矩阵里早已嫁作人妇,还生了孩子。因此,她在第4部里面对的伦理困境是:为了和Neo在一起(就是婚外情啦!),她必须看破矩阵里的「假相」,抛夫弃子才有可能逃出矩阵的束缚。
导演、编剧Lana Wachowski其实在这里说的是自己的故事,18年前还在拍第1部的时候,他的名字是Larry Wachowski,2012年变性后改名为Lana。Lana和Trinity一样要离开配偶孩子,追求自我。(注2)
其实「复活」在第4部里意谓着「出柜」,它的背景是时下最火的性别议题。
Avatar有道德责任吗?
有趣的是,Trinity的婚姻发生在矩阵里,若是她真回到Neo身边,这算是「出轨」吗?
在元宇宙的虚拟世界里,人类需要为分身(Avatar)的道德选择负责任吗?
这本是一个精彩的伦理学提问,可以好好发挥,但导演、编剧Wachowski还来不及把它展开,就匆匆结束了,殊为可惜。
在电影中,Trinity很快的就决定抛夫弃子,离开那个矩阵里的家庭关系(也可以看做社会既定的道德价值体系),回到真爱的身边,这真的很符合好莱坞的cleché(烂梗)!。
《骇客任务》(The Matrix)剧照。
怀旧的情愫
第4部的武打场面没有前几集精彩,之前的经典画面:如「子弹时间」、「百人大战」、长镜头的运用……都很难再超越了。
我觉得《骇客任务:复活》最大的亮点是:元宇宙里还有元宇宙的设定,类似2010年的电影Inception梦境中还有梦境(注3)的剧情。
Neo成了新矩阵里的游戏设计师。
他设计的游戏是第2层的元宇宙,看这些人物角色在不同层级的虚拟世界里来回穿梭,而不同的世界又有不同的游戏规则。
现在到底在哪一层?电影要求观影者边看边分析,够刺激也够烧脑!
至于,原本最令人津津乐道的神学哲学讨论,如前所述《复活》缺乏更深入的探索,更是摧毁了前3部精心建构的救赎论,把它变成了小情小爱小资的真爱论述,而这样的主题好莱坞从不缺乏。
抱着怀旧的情愫走进电影院,看见成熟(其实是老化)的Neo和Trinity的身影,中年的肉身不再矫健,感叹元宇宙里的Avatar竟也无法挽留青春!
突然想起,那些曾红极一时的青春偶像,如Bon Jovi、Bruce Springsteen都50、60岁了,还在舞台上蹦蹦跳跳,与歌迷一起变老,开演唱会重温曾经年少的种种美好!看《复活》就是这种感觉。
其实,《骇客任务》3部就够了,第4部纯属画蛇添足,就当怀旧吧!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言与思专栏2022.02.07
注:
1.电影Matrix,台湾译《骇客任务》,大陆译《黑客帝国》,香港译《22世纪杀人网路》,本文统一用《骇客任务》。第四集,台湾片名《骇客任务:复活》,香港为《22世纪杀人网络 复活次元》,大陆则是《黑客帝国:矩阵重启》。
2.《骇客任务》1到3集是由Andy及Larry Wachowski两兄弟共同编剧并执导,其后他们分别变性,弟弟Larry在2012年成为Lana,哥哥Andy在2016年成为Lily。第四部则由Lana独挑大梁。
3.电影Inception大陆译《盗梦空间》;香港译《潜行凶间》;台湾译《全面启动》,是一部2010年上映的美国科幻动作惊悚片,由Christopher Nolan执导。 【延伸阅读】:
人之所以为人——人工智能与永恒
阿爸带我去放风筝 ―― 由电影「楚门的世界」谈起
被命定的悲哀?从韩剧《The Game:倒数计时》再思犹大卖主是否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