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對憂鬱的人說「要有信心一點」

【作者:施以諾施博士的諾言諾語 2020.01.19



圖片提供/123RF

要彼此同心,……俯就卑微的人。(羅12:16)

  或許因為自己是精神科治療師出身,這樣的背景,讓有些人喜歡私下來找我談些事,其中有不少是心靈處於低潮的人。我常建議他們,心靈低潮可以去某種團體,那裏面有許多人會彼此給予關懷與支持,是很棒的選擇。然而,幾年下來,卻常有人向我反映,說他們在低潮時反而更不願意參加該類團體的聚會,只有在開心、順遂時才想去,這讓我非常訝異!便詢問其原因,他們當中有不少人點出一個共同感受,表示去那樣的團體聚會時,團體的氛圍強調要有信心!要喜樂!不能講灰心或喪氣的話,若有人講了太多那樣的話,似乎就會被貼上生命不夠成熟的標籤,這反而讓他們在低潮時承受二度傷害。

  信心重要嗎?當然重要,我們該學習要更有信心一點嗎?當然應該;但身為精神科的治療師,我常強調要少對正陷在低潮、憂鬱的人說「要有信心一點」!誠如我們不該對一個腳裹石膏的人說「要跑快一點」一樣;不是不能說,而是要少說、小心的說。當我們對一個情緒正處於低潮、憂鬱的人說「要有信心一點」時,他所感受到的往往不會是關心,而是責備與被壓力,當然,這或許是言者無心,但卻常造成極大的反效果。

  日前拜讀臺北市醫學人文學會理事林博軒在【台灣醒報】一篇名為《世界上最不痛的痛》的文章,文中提到了就醫學角度而言,什麼是世界上最不痛的痛?答案是「別人的痛」!因為痛不在己身。這是很莞爾的論述,卻也點出我們對身體疼痛的患者應有更多的同理心。

  其實又何止身體上的痛呢?心理上的痛亦是如此,最不痛的痛也是「別人的痛」!是以我們總有辦法一派輕鬆地對失業、待業、情傷、挫折中的人們說「要有信心一點」、「要喜樂一點」,因為正經歷那些痛的人並不是我們,但這樣的言語往往適得其反。

  少對憂鬱的人說要有信心一點,不是不能說,而是要少說、小心的說。這是我們每個人對彼此所皆應有的涵養。

◎本文取材自《說話有夠神》,施以諾著、橄欖出版社出版。

●about 施以諾 ●歡迎參觀作者的網站:施博士的諾言諾語


上一則下一則